从军事优势到社会裂痕,从国际声望到国内撕裂,以色列正站在一条危险的十字路口

以色列的“胜利时刻”,会不会酿成另一个危机?

很难想象,仅仅18个月前,以色列还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四面受敌、与美国这个主要盟友争吵不断,还刚刚经历了哈马斯袭击带来的史上最致命一天——那时的以色列,看上去既脆弱又混乱。

而现在,局势已截然不同。以色列声势如虹。
它依然在作战:

  • 时不时在黎巴嫩和叙利亚展开打击,
  • 更长期地打击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 还有在加沙地带发起更大规模攻势——尽管由美国推动的停火协议已告失败

但这一次,以色列是在自己的节奏下作战,背后还有美国的全力支持
你可能会觉得,这意味着以色列已经重新获得安全保障了。

然而,这种新的“军事优势”背后也潜藏着危险:过度扩张的风险、以及国内潜在的激烈分裂。
如今这届政府步步紧逼,却可能将胜利的自负,变成灾难的开端。



过去一年,以色列的安全形势确实有了显著改善——而且毫无疑问,这是件好事。
自2023年10月7日那场骇人听闻的袭击之后,以色列持续打击并重创了哈马斯。

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也取得成果,成功**“斩首”了真主党(Hizbullah)高层**。
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遭重创——它在加沙、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代理人相继失利。
而以色列则在美国协助下,成功拦截了伊朗发射的两轮大规模导弹袭击,随后还对伊朗的防空系统进行了反击。

胜利之后,以色列政府得出了两个令人担忧的结论

第一,残酷的手段是有效的。

在加沙造成数万人平民死亡之后,以色列政府再次切断援助,关闭基本服务设施——这已被广泛视为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现在,以色列似乎正在为重新占领加沙做准备,可能还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地面行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带有种族清洗意味的计划也开始在政界流行起来:在特朗普提出“美国接管”和重新安置加沙居民的构想后,以色列政府已经批准成立一个新机构,专门负责推动巴勒斯坦人“自愿离开”。

而在西岸,以色列早已开展了实质性的吞并行动:

  • 扩建犹太定居点;
  • 驱赶数万巴勒斯坦人离开家园;
  • 放任暴力定居者四处袭击,几乎无人管束。

如今,推动“正式吞并”整个约旦河西岸的呼声也正在升温。

第二个结论,则是更具进攻性的“绝对安全主义”。

自10月7日的打击之后,以色列政府认为:不能再等威胁临近才防御,而是要提早出手、建立缓冲区。

于是:

  • 军队开始袭击黎巴嫩,哪怕这样会打击那些想要削弱真主党的黎巴嫩组织
  • 在叙利亚新政府刚刚开始尝试恢复秩序时,以色列就展开轰炸
  • 按照这种逻辑,下一步甚至可能是对伊朗的“先发制人”打击,以阻止其获取核武器。

在过去几十年里,伊朗的防御系统从未像现在这样虚弱——这要“归功于”以色列的持续轰炸。

⚠️ 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 不仅对外,更对内

以色列正面临“三线风险”:中东地区、巴勒斯坦人、国内社会。

  • 在中东战线,如果以色列对军队的要求过高,它的军事优势可能难以持续。毕竟它的军队本质上是一支“公民后备军”,只有在国家危机时才集结。但这些士兵有家庭、有生意——不可能一直处于备战状态。
  • 同时,以色列依然严重依赖美国来维持其“投射力量”的能力。但特朗普本身就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盟友——特别是,一旦与伊朗的战争陷入僵局,特朗普很可能改变立场。
  • 即使特朗普继续支持,2029年民主党若重新上台,面对吞并政策时也不会像共和党那样宽容。
  • 更长远地看,以色列不断在周边发动空袭,可能激起地区民众的愤怒
    即使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曾愿意与以色列合作(如埃及、约旦以及通过《亚伯拉罕协议》的部分阿拉伯国家),但在长期舆论压力下,他们也可能不得不调整立场。

最终,以色列苦心经营的“地区同盟体系”也有可能出现松动乃至瓦解。



巴勒斯坦人不会消失,以色列的代价也不会

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以色列无法简单地“取消”他们对家园的渴望。
自2023年10月7日之后,大多数以色列人都反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也反对让巴勒斯坦人成为以色列的正式公民。
但除此之外的选项,并不比这更好。

如果以色列选择正式吞并巴勒斯坦领土,可能只剩下三条路:

  1. 种族清洗
  2. 制造“非公民”群体,让他们没有完整权利
  3. 把巴勒斯坦人继续困在那些微小、无生命力的“迷你国度”中。

这些选项一旦实施,无疑将违背以色列建国时所宣称的核心价值。

胜利背后,是内部正在腐蚀的裂缝

以色列面临的“过度扩张”问题,最严重的影响或许不是在前线,而是在国内。

10月7日的创伤本应成为全国团结的契机。但现实是,以色列社会再次撕裂。
多数以色列人支持与哈马斯谈判,并从加沙撤军,只为换回仍被扣押的人质。

他们越来越多地认为,内塔尼亚胡总理之所以继续打这场仗,并不是出于国家利益,而是为了讨好极右翼势力,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执政地位。

越来越多的后备役军人开始怀疑:
我们到底是在为国家而战,还是在为一小撮掌权者的政治算计而战?

与此同时,政府的所作所为,也加剧了民主制度的崩坏。

最近,内阁刚刚批准了解除以色列“辛贝特”(国内安全局)局长、以及总检察长的职务——这两人都正牵涉在对内塔尼亚胡亲信腐败问题的调查中。

政府正以一种令人不安的速度,削弱国家各大独立机构的权力。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正在推动的政治路线
他们主张,以色列必须拥抱“圣经中的土地”,也就是他们口中的亚萨、犹大、撒马利亚——这些地方,在现代地图上,就是巴勒斯坦人生活的领土。

他们眼中的“以色列”,必须回归宗教、超越法律、压过世俗。

表面强大之下,是真实的脆弱

从外表看,以色列无疑是强大的。
但军队疲惫,政治分裂,社会撕裂,经济精英正开始用脚投票。

以色列最具活力的行业——科技业,是高度流动的。
在10月7日之前,许多科技从业者就已表达过不满:政治极化、法治退化,一旦持续,他们将离开这个国家。

这个威胁如今不再是虚言

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依靠美国这个盟友,在关键时刻劝它“该收手时收手”。
但如今特朗普再次上台,已经没有人能对它说“不”了。

现在,以色列只能靠自己,去学会一种它并不擅长的东西——自我克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