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被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全球患者已超4亿。
当“甜蜜”成为负担,中医如何破局?
在对抗糖尿病这场“甜蜜战争”中,中医早已不是“慢郎中”,而是手握现代医学利刃的“降糖特种兵”!
3月23日17:00,CCTV4《健康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仝小林硬核开讲,让我们跟随仝小林院士探索古老智慧与现代医学碰撞出的医学奇迹,彻底颠覆你对中医降糖的认知。
本期节目
今晚重播
3月29日
23:00-24:00
CCTV4《健康中国》栏目
《好好吃饭也降糖》
古人将糖尿病症状称为“消渴”,以“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症状。但仝小林院士团队研究发现,现代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3%符合这一特征,超80%的患者反而是肥胖人群。“消渴”只是糖尿病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敌人是“糖毒”对全身血管的侵蚀。
仝小林创新性地提出“糖络病”概念,中医治疗不再局限于“益气养阴”,而是通过“态靶辨治”精准打击。这种“态靶辨治”就像给中医装上了“北斗导航”,疾病发展到哪一阶段,就用哪一剂方药。
实际上,糖尿病防治的核心不仅在于降糖,更在于调节机体代谢失衡。仝小林院士提出的“苦酸制甜”理论以苦味与酸味的天然药性对立为基础,为现代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苦味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富含生物碱,通过抑制糖分吸收、改善胰岛素抵抗实现天然降糖;酸味药材如乌梅、山楂则能收敛耗散之气,缓解多饮、多食、多尿的代谢紊乱。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消渴”框架,将糖尿病治疗从症状控制转向整体代谢调控。
研究证实,基于“苦酸制甜”研发的中药复方,降糖幅度与国际一线药物二甲双胍相当,其中糖尿病前期干预方案更能降低32%的发病风险,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权威推荐。
从理论到实践,仝小林院士团队联合1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制定了世界首部国际中医药的诊疗指南,并由此引领中医降糖走向世界,以循证医学验证了中医治疗的科学性,推动中医药成为糖尿病全程管理的核心方案。不仅如此,仝小林院士团队还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国际合作的基地,现如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万名中医师正在学习他的“糖络病”治疗方案。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从小城芜湖到国际舞台的仝小林院士用多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而是与时俱进的健康守门人。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命的漠视。无论是桑叶茶里的一缕清香,还是黄连汤中的良药苦口,都是中医献给世界的“降糖密码”。这份千年智慧终将化解中医的“苦”,换来健康的“甜”,助你我远离病痛,拥抱真正的甜蜜人生。
本文来源:央视频【CCTV4】微信公众号。
↑ ↑ ↑点击或识别二维码进入
可选购仝小林院士多种相关著作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