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十堰报道


(东风汽车博物馆在湖北省十堰市正式揭幕。受访者/图)

“打中国汽车翻身仗”,走进东风汽车博物馆,这句50多年前喊出的响亮口号首先映入眼帘。从三线建设时期艰苦创业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到如今全球化发展、电动化转型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这句口号正从梦想变成现实。

3月26日,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正式在湖北省十堰市开馆。据了解,这座全新文化地标在原二汽历史厂区基础上改造而成,通过2000余件展品和超万幅照片,系统梳理了东风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

《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东风汽车博物馆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展陈主线,设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二汽、工业之光”“走出大山、兴国逐梦”“开放合作、发展跨越”“汽车强国、卓越东风”五个单元,以及“强军有我、科技跃迁、三线岁月”三个专题展区。

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在致辞中表示:“东风汽车博物馆,书写着同心与共、携手建设民族汽车工业的美好佳话。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就是为了总结展示东风汽车的奋斗之路,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沧桑巨变,凝聚建设汽车强国的奋进力量。”

半吨黄金换回万吨级锻压“国宝线”

据了解,东风汽车博物馆由东风汽车和十堰市政企合作共建,项目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在原二汽车架厂(41厂)和原二汽总装配厂(43厂)旧厂房基础上改造建设。

东风汽车建设始于1969年,至今已有近56年的发展历史。彼时,在国家“建设第二汽车厂”的号召下,十万建设者挺进十堰的深山河谷,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使命,在21条山沟中建成了24个专业汽车生产工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东风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注入了澎湃动力,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进东风汽车博物馆,大厅内的主题浮雕和圆雕复原了二汽建设初期的历史场景,再现了“聚宝”(聚人才、设备、技术)与“包建”(全国30多家工厂协作)历程和“马灯精神”“芦席棚创业”等精神。

在东风汽车博物馆众多实物照片中,按比例复原展示的“镇馆之宝”——12000吨锻压线格外引人瞩目。据介绍,这套设备于1976年从德国进口,是当时世界上制造的第一台万吨级锻压机,按当时价格换算约花费了半吨黄金。


(从德国进口的12000吨锻压线模型。受访者/图)

在东风锻造公司工厂车间,这套设备历经近50年仍在正常生产,至今已累计生产400多万个零件。这也成为东风汽车前身二汽在建设初期就注重引进国际先进装备的一个缩影。

对于这套设备的引进过程,已94岁高龄的原东风锻造公司副总工程师秦裕琏至今记忆犹新。秦裕琏作为一汽锻造厂包建二汽锻造厂的首要开拓者,全程参与了著名的“国宝线”引进与安装调试工作。

据秦裕琏介绍,该线于1978年安装调试完成后投产,至今已安全运行47年且未经历大修,这一事实令人惊叹,现在仍然是工厂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在东风汽车博物馆展厅,军绿色的东风EQ240越野车也在中国民族汽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东风第一代军车,东风EQ240于1975年正式下线,填补了中国军车空白。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东风汽车开启“军转民”战略,东风EQ140中型卡车曾一度占据国内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1990年,东风EQ153重卡下线,打破了中国“缺重少轻”的局面,被誉为“发财车”。

在1984年和1993年,东风汽车生产基地相继落子湖北省襄阳市和武汉市,并于2003年将总部迁至武汉市经开区,形成了沿汉江延伸的十堰—襄阳—武汉“千里汽车走廊”,“商乘并举”的格局也得以确立。

据介绍,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后,将作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汽车文化主题体验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展示中国汽车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窗口。

面向未来打造汽车具身智能体

系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在东风汽车博物馆,通过各类实物和照片,既展现出东风人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也揭示出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在东风汽车博物馆科技跃迁主题展区,名为“Sharing—Airland”的飞行汽车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东风汽车面向未来低空领域,探索共享+多模式交通无缝化移动服务开发的载人飞行器,由上方的8轴飞行叶片、中间的多功能座舱、下方的汽车底盘组成,最高可飞100米,最多能坐2个人。


(Sharing—Airland载人飞行器。张家振/摄影)

“电动飞机、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底盘三者是相互独立的,电动飞机可以抓着座舱飞出去,实现飞机出行;而座舱放在无人驾驶平台上,则可以变成无人驾驶汽车。”东风汽车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吕海涛告诉记者。

据吕海涛介绍,目前飞机低空飞行尚未开通,一旦开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商业化运行方面,载人飞行器与港口中应用的无人集卡(即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原理是一样的。“未来,出行组合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保持灵活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东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矩阵最新车型也悉数亮相展台,具体包括岚图梦想家、岚图知音、纳米01和奕派007等。

此外,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商用车”)也在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据东风商用车副总经理吴怀主介绍,东风商用车积极谋划在智能和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干线物流领域,已经量产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在矿下L4级无人驾驶方面,目前已有5台车正在湖北省某磷矿进行试运营。

“总体来说,我们在商用车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商用车在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赛道中走在行业前列。”吴怀主表示。

据了解,东风汽车确立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新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涌现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与专利技术。2024年,东风汽车加快建设全球创新中心、全球造型中心、软件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基地,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8%左右。在一体化压铸、芯片国产化等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自主车型芯片国产化应用比例最高达到69%。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总监、党委书记陈涛告诉记者,早在2024年9月23日,东风汽车在东风科技周上率先提出了打造未来汽车具身智能体的全新理念。

陈涛表示,高算力芯片、电机架构、新一代动力以及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将为新汽车打造出更加强健的“大脑”、更加敏捷的“神经系统”和更加强大的“心脏”。这些技术的融合,将让汽车的整体躯干更加灵活稳定,使其更像一个智能化、有生命的具身智能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筑面向未来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平台、智能能源和智能生态,形成一套‘五智一体’的融合体系。”

据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风汽车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践行“三个跃迁,一个向新”(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更好统筹事业发展和员工发展,把一个全新的东风推向前进)战略目标,东风汽车将加快转型升级,为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