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农历三月三,民俗传统上巳节,作为中华古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民俗活动。上巳节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水滨祓禊之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逐渐从单一的祭祀活动演变为集娱乐、社交、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三月三上巳节,记住“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传统习俗,健康幸福迎好运!



一、吃三样

1、吃荠菜煮蛋

农历三月三吃荠菜花煮鸡蛋,寓意健康有财气。荠菜的谐音是聚财,人们会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采摘新鲜的荠菜与鸡蛋一同煮食,荠菜煮鸡蛋不仅味道鲜美,更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的祈愿。荠菜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而鸡蛋则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将两者结合,不仅美味可口,更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食材:荠菜花、鸡蛋、大红枣、姜片、盐少许。



做法:1、将荠菜连根带花一起拔回家,洗净后放入砂锅中。2、加入鸡蛋和大红枣、姜片,盐,大火烧开,改成小火慢慢煮。3、开锅后煮3分钟,用勺子轻轻地敲碎鸡蛋的外壳,继续煮大约10分钟,放到砂锅中浸泡着。4、随吃随取,味道清香非常好,三月三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吃一个荠菜花煮鸡蛋腿脚不疼头不疼,身体更健康!



2、吃蕉叶糍

蕉叶糍是两广地区三月三的特色美食。 用芭蕉叶包裹带馅料的糯米团子,糯糯的口感,加上可盐可甜的馅料,还能品尝出叶子的清香。



食材:糯米粉、粘米粉、猪肉、黑木耳、胡萝卜、香菇、香葱、姜、盐、酱油



做法:1、将芭蕉叶剪下,剪去下端的硬梗,清洗后放入热水汆烫5分钟,蕉叶变软,捞出晾凉。2、将胡萝卜、香菇、木耳、姜切粒。3、锅内下油,倒入姜粒炒香,加入肉末翻炒,炒出油后,加入剩余的材料炒熟,最后加盐、酱油,香葱调味,盛出晾凉。3、将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加入温水,拌成絮状,看起来干干的,面团会析出水分,把面絮搓成面团。4、揪下一块糯米团,捏成容器的形状,将馅料加入,收口,上面多余的部分揪下来,以免面皮过厚。5、芭蕉叶上抹油,再放糯米团,两边往中间叠,上下叠起来封口。5、一个个在蒸锅里码上,全部包完。6、大火把水烧开后,中火蒸15分钟,再焖10至30分钟让糯米被叶子的香气包裹。



3、吃蒿子耙耙

蒿子粑粑是上巳节的一道传统美食。蒿子又称艾蒿,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将蒿子捣碎后与糯米粉混合制成粑粑,再经过蒸煮而成。蒿子粑粑口感软糯,味道清香,深受人们喜爱。吃蒿子耙耙寓意着粘住魂魄,保护健康,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食材:蒿子、粘米粉、腊肉、青蒜



做法:1、新鲜的蒿子采回来择干净,清水洗干净,搓揉蒿子,将蒿子的绿水揉出来,再清水冲洗,搓揉3遍,最好拧干水。2、腊肉切小粒,青蒜切段。3、热锅下腊肉粒翻炒,中火煸炒至腊肉油出来。4、加入蒿子翻炒,腊肉是咸的,少加盐或不加盐,翻炒2分钟左右,加入青蒜翻炒均匀。5、加水两碗,大火烧开,加入米粉,中小火快速翻拌均匀,注意别糊锅底,翻拌好就是菜面团,6、取菜面团成小团,再压扁,放入烤盘。7、放入平底锅,加少许油,中小火煎,注意别糊底,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翻面的时候可以再加点油,硬壳的更香。



二、做一事:临水祓禊

三月三上巳节沐浴的活动是节日的重要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来到河边或湖边,用香薰草药沐浴,祈求健康、祓除不祥。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重视,更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传承。



三、忌一事:忌不露额头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人们要把额头露出来,不要让头发遮盖住额头,否则会影响你一年的的运势。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