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视听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主办,《综艺报》报社、《网络视听》杂志社承办的网络综艺生态建设论坛在蓉举办。论坛以“综览时代 艺领风潮”为主题,旨在凝聚共识,推动网络综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清朗网络文化生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出席论坛并致辞。


冯胜勇指出,“流量”是个中性词,不反对“流量”,反对的是“唯流量”,正能量应该澎湃大流量,要实现从“唯流量”向“唯质量”的转变。网络综艺节目创作需把握以下四点: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二要坚持精品创作,彰显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三要强化主体责任,优化网络综艺发展生态;四要坚守职责使命,提升网络综艺的公共价值。同时,网络综艺节目需有魂、有根、有形、有容。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陈丽君,四川省十佳主持人、成都电视台新闻主播赵亮共同宣读《新时代网络综艺行业“崇德尚艺 引领新风”倡议书》

论坛上,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陈丽君,四川省十佳主持人、成都电视台新闻主播赵亮共同宣读《新时代网络综艺行业“崇德尚艺 引领新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网络综艺制作单位、互联网平台、演艺人员等各方代表联合签署《倡议书》。在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环节,行业专家学者,以及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制作机构代表、节目创作者代表共话网络综艺创新发展和生态建设。


论坛还发布了“2025年网络综艺节目重点推荐名单”,包括《声生不息2025》《治愈星球》《初入职场·中医季》《一饭封神》《风驰赛车手》《“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亚洲新声》《麻花特开心(第二季)》等多档节目。

行业协力,多措并举

打造网络综艺新生态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视听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许秀中分享了打造网络综艺新生态的路径和方向。在他看来,打造网络综艺新生态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道德引领,做主流价值传播者。将道德引领融入网络综艺各环节,提升行业形象与公信力。秉持“国之大者”理念,让主流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成为网络综艺创作的鲜明底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节目创意、制作、传播、评价全过程。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数字技能培训,为传播主流价值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践行社会责任,做社会风尚引领者。把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使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关注社会民生、青少年成长和行业发展,用综艺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网络视听平台应积极推出企业社会专业报告和参与社会治理报告,通过行业评先评优,倡导网络视听平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第三,聚焦多方力量,打造网络综艺新生态。建议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企业、从业人员齐心协力,从政策规制、行业自律、技术创新、科学评价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综艺新生态。

第四,加强审查与管理,营造清朗网络文化氛围。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数字背景审查和违法违规禁业措施,营造清朗网络文化氛围。

专家共议网络综艺发展

弘扬传统、应对挑战与多元趋势


梅毅

在主题演讲环节,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梅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分享了综艺节目如何更新、更高、更快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他看来,相比常规综艺和重综艺,轻综艺短小精悍、轻松幽默、形式活泼,挖掘传统文化的方式更为新颖高效,更契合当下快节奏生活人群,尤其是青年一代的需求。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可通过生动创新的表达,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此外,沉浸式体验是常规综艺和重综艺一大亮点,全民互动传播是综艺节目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周逵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传媒蓝皮书》副主编周逵认为,网络文艺创作的魅力与挑战,在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织。在网络文娱创作中,一些微小事件会因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产生超出其本身的影响力。创作者在内容、人员、素材的选择及后期剪辑过程中,需格外谨慎,深入思考情绪引导问题。只有敏锐洞察事件背后隐藏的复杂因素,才能避免小事件引发大风波,真正实现创作价值。

同时,周逵分享了网络视听文艺发展动态与趋势。在他看来,从真人秀到真人学,网络视听文艺已成为全民学习样本。真人秀步入“显微镜时代”,大众以“逐帧解析”的方式参与综艺解读。

从个体到多样,综艺节目不仅是内容的呈现者,还是价值的传递者。节目应让每个个体发声,成为社会的真实镜像,讨论既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

从焦虑到治愈,网络视听文娱一直致力于化解公众情绪困境。从记录个人成长的真实历程,到展现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协作,网络综艺传递向上力量,不仅舒缓公众心理压力,更赋予观众信心和勇气。

从景点到事件,文旅类综艺引导观众从“看风景”转向“品文化”,让每段旅程都成为可感知、可学习的文化窗口。

聚焦精品节目

探讨内容创新和价值引领

本次论坛还围绕“网络综艺的价值引领与生态净化”主题展开圆桌对话。各位嘉宾就如何在网络综艺的生态建设中拓展题材、丰富创作,网络综艺如何回应当下社会热点,网络综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冷凇主持圆桌对话环节。


王希

江苏卫视总监王希以《我在岛屿读书》为例,分享了台网融合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台网合作扩大了综艺内容制作与传播的“朋友圈”,在内容和受众年龄层上优势互补。同时,项目不仅实现了良好的全网影响力传播,还延伸出多种活动,实现从内容到消费的闭环。此外,大数据反馈为内容与互动形式设计提供了及时、中肯且精准的建议,助力节目在内容、传播和互动方面实现提升。


姜滨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表示,《种地吧》中,少年们从对农业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农业技能,不仅展现了技术上的成长,也实现了心智的成熟。他们在劳作中培养了责任感,领悟到努力才能收获成果,这对年轻人的价值观树立和引领起到积极作用。从关注年轻人自我成长,转变为兼顾帮扶农业产业,节目将为农业生产者带货增收,推介文旅。


韩志杰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介绍,过去一年,平台用户欢乐解压需求增长迅速,占比50%—60%。腾讯视频充分发挥在该领域的优势,持续深耕,打造喜剧节目带“笑吧”,希望通过全年连贯的编排,满足用户对喜剧内容的需求,持续加强并提升头部项目。


洪啸

芒果TV副总裁洪啸认为,制作音乐综艺不仅要将其视为音乐题材节目,更应注重背后的价值及对行业的意义。在《歌手2025》中,创作团队积极探索吸引观众关注长视频的方法,借助直播的互动交流、实时宣传影响力与扩散效应来增强观众黏性。《声生不息》系列节目中,创作团队深知音乐是情感的寄托、文化传播的载体,以及中华文化自信的表达。《歌手》旨在打破边界,《声生不息》则致力于守护我们的根与魂。


崔燕振

美兰德传播咨询董事总经理崔燕振认为,行业对于数据的深度挖掘应该转向对用户情绪与行为逻辑的追溯与解读,这是内容创作可以深挖的资源和取之不尽的情绪富矿。以美兰德每年举办的蓝鹰大赏为例,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设计与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为行业推出一些标杆节目,“以优促新”的风向标与“以新促进”的价值量标能够有力地推动行业更新迭代。 “真诚”的情绪表达和“真实”的情感释放是当下推动网络综艺向清流、向暖流发展进步的重要路径。 期待网络综艺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清流、情绪表达的暖流和时代变革的激流。


陈伟

谈及《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的创新思路,资深节目制作人、北溟有娱(WaveNest)创始人陈伟表示,真人秀的本质是讲故事。《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不仅让观众看到精彩故事,还促进大家思考“逃离”“面对”“选择”等人生哲学命题。在他看来,综艺应直面“短剧化革命”,积极借鉴短剧结构、节奏把控方式及剧本创新模式,推动综艺创新发展,实现产品形态全新升级。


王晓楠

阿里大文娱集团优酷人文总经理王晓楠介绍,在优酷, 有 69% 的用户观看时长在 15 至 60 分钟 ,这给予创作者极大信心。 团队正在开发的《故宫百年》将聚焦抗战时期文物南迁的故事。 此外,《圆桌派》《第一人称复数》《她的房间》等节目今年也将推出新一季。


王宇培

谈及B站对网络综艺节目题材的拓展,哔哩哔哩综艺制作中心总制片人王宇培表示,B站用户青睐真实内容,众多创作围绕纪实题材展开。例如,《守护解放西》已播出第五季,正筹备第六季,并计划将该题材拓展至其他领域,展现各类守护人民的职业。节目将采用无干预、沉浸式的记录手法,展现最鲜活的生活内容,借鉴B站UP主擅长的二创整活、抽象文学等热梗创作方式,确保内容既真实又具网感。同时,B站UP主有强烈的表达和创作欲望,平台将与UP主和用户共创优质内容。


姜开伟

对于如何应对舆情,新浪微博台网业务部综艺运营总监姜开伟表示,在传播或宣发过程中,真诚至关重要。对于一些舆情,制作方有时会担心引发二次发酵而不做回应;但若不能真诚回应、及时澄清,反而会让这根“刺”伴随节目全程,影响节目的传播价值。


吴闻博

资深节目策划人吴闻博认为,制作综艺不仅有资金门槛,还存在欣赏门槛。不过,观众或许缺乏艺术专业知识,但他们能看懂故事。以故事为叙事载体,艺术形式便不会显得空洞。

网络综艺的下一步

圆桌对话环节,嘉宾还分享了对网络综艺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王希表示,无论传播规律如何变化,内容业态怎样演变,对内容创新的要求、对平台用户需求的研究始终不变。

姜滨认为,在网络综艺竞争激烈的当下,唯有找准切口,专注认真做节目,才能激发用户情绪价值,传递背后价值观,让内容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综艺节目作为非虚构设计,需接受现实、直面现实并超越现实,方能成就现象级作品。

韩志杰坦言,在用户消费时长、注意力分配及时间花费方面,长视频面临诸多替代选择,但仍有大量忠诚用户观看综艺节目,其主要吸引力在于欢乐解压,期待网络综艺持续创新,催生更多新创意与新想法。

洪啸认为,内容创作者要学会以新闻逻辑洞察综艺逻辑,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社会洞察能力及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能力,借助新技术突破边界。


陈伟认为,未来内容创作者需具备“变频能力”,即适应新媒介和用户新需求变化,调整认知与表达节奏、逻辑。同时,技术发展使创作进入新媒介时代,AI助力重构创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品质,降低创作门槛,实现众创。未来的产品创作与传播或将千人千篇。

王晓楠表示,过去十三年,优酷在节目类型与价值上更偏向陪伴和治愈,在商业方面,于当前市场环境下开拓新客户颇具难度,优酷希望将客户转化为复购客户,追求与客户共同成长,而非一次性合作。

在王宇培看来,B站UP主有强烈的表达和创作欲望,缔造了一座优质内容的巨大宝库,平台将与内容创作者一起,深挖内容宝库,继续深度共创,为用户带来更多样化的优质内容。

姜开伟称,今年微博搜索接入DeepSeek,将给宣发模式或业态带来根本性变革,人人皆可成为创作者。同时,在节目宣发方面,微博平台尝试与AI相结合,在舆情分析、节目热点传播、制作团队选人选角选题材等方面,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吴闻博坦言,网络综艺从伴随迈向治愈,关键在于为观众呈现人生样本。创作者不应沉迷于技术奇观而忽略人文内涵,要在技术运用和视觉呈现之外,探寻文化载体的精神内核。

最后,冷凇对圆桌对话环节进行总结发言。在他看来,综艺是社会解压阀、黏合剂,也是人生向上向美的催化剂。他认为,未来产业型综艺大有可为,可以推动文化与经济双向奔赴。希望网络视听平台共同构建“网评友好型社会”,以善言善行促进良好价值引领与生态进化。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