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尼三锅”网红打卡点发生交通事故,致3死1伤。
⊰喜欢你就点赞,好看你就分享 ⊱
每次回村都莫名的激动高兴,因为我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这里还有父母,还有熟悉的亲人。……
但是激动之时却有一种惆怅,村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了,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了,三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与记忆中的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比小时候缺少了生机,多了些许荒凉 ……做为80后的我,从上高中起就很少在村里呆了,现在工作了,每年回去的次数多了却呆的时间更短了,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多呆几天过年的时候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从各地赶回村里,陪父母过年,村里的人一下子比平日里多了许多,也多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是同儿时比较,也显得很平淡乏味,再也找不回年少时的感觉!村里的70后80后90后基本都奔向了城市,这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也有些许无奈,因为村里实在太穷了走向城市的农村人有的发展的很好,在城里有房有车,有的发展的很一般,租住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也就是所谓的棚户区
只要人们离开了农村就不想回去了,虽然对城市感到陌生,找不到存在感,对城市依然迷茫,但是却不敢再回农村,因为回去了更可怕,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享受不到城里人上学、就医的便捷,因为我们的户口依然在农村,我国特色的社会制度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群,我们为城市的崛起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努力,城市却接纳不了我们。
虽然现在进行了十个全覆盖,却无法覆盖农村的荒凉,致那些在城里拼搏,却无处安放灵魂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根在农村,却无法回去——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所以人们必须得离开农村,离开父母,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城里打拼,说是梦想,其实大多人并没有什么梦想,只是为了多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虽然现在进行了十个全覆盖,却无法覆盖农村的荒凉,致那些在城里拼搏,却无处安放灵魂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根在农村,却无法回去——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来源:呼和浩特热线旗下平台每天乐乐原创
27日,现场目击者胡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该越野车高速爬坡时,不知晓前方地形,冲上沙丘顶端后直接“飞”入500米深坑,车辆在空中多次翻滚,导致3人不幸遇难,另有1人轻伤,4人均来自山西吕梁。
侧翻的涉事车辆 图源受访对象
胡先生还透露,肇事车辆为提升越野性能关闭了安全气囊系统,加剧了伤亡程度。据悉,“尼三锅”区域时有翻车事故,但如此严重的伤亡事件较为罕见。同日,阿拉善右旗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记者确认了这起交通事故。
涉事车辆散落的零件 图源受访对象
事发后,“尼三锅”附近的车友先行到达现场救援,或在山顶报警。随后,政府、刑警队到达并组织救援队伍,使用拖车将被困人员救出。 胡先生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涉事车辆为福特F-150猛禽,是高性能越野皮卡车型,排量大、马力足,能够高速爬坡。且该车进行了改装。一般情况下,当车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安全气囊会自动弹出以保护车内人员。但为了在陡峭的沙漠中行驶,事故车辆关闭了安全气囊开关,“这是不少沙漠越野爱好者的常见操作”。
“4人虽系有安全带,但车辆翻滚速度极快,其头部可能在车内剧烈碰撞,致3人死亡。伤者坐在司机后座,可能是车辆顶篷变形压低,恰好将其头部挤住,避免了头部大幅度甩动造成的致命伤害。”胡先生据多年越野经验推测了伤亡原因。
相关部门:
“尼三锅”不属沙漠景区
沙丘地形多变,危险性较高
囿于风沙侵蚀、沙丘地形多变等因素,政府部门也难以在此设立安全警示牌。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尼三锅”不属于沙漠景区,难以管控。
这并非 巴丹吉林沙漠 第一次发生伤亡事故。2024年9月,一辆牧马人越野车在此处冲沙时突然失控,翻滚30余圈,致车内2人当场身亡。
2024年9月7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发生一起越野车事故,导致车内两名男子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在沙漠中的网红打卡点包力道锅,该地区以陡坡、难度大和软沙著称,常吸引越野车爱好者前来挑战。涉事车辆为一辆牧马人,事故后车辆严重受损,引擎盖、前挡风玻璃和车门玻璃均不见,车门变形。据目击者称,车辆从坡上翻滚下来。车主为一名25岁左右的男子,越野经验不足,事发时未随车队进入沙漠。
这起越野车翻车事故,让我们看到了越野运动的危险性。阿拉善的沙漠,虽然是越野爱好者的天堂,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地方。在这里,每一次的驾驶都需要驾驶者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冷静。如果驾驶者过于自信,或者对地形和车况不熟悉,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来源:综合自封面新闻、纵览新闻、草原云 北方新报、阿正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