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回时》优缺点明显到,像是用筛子筛出来的。

优点撒了一地。故事精彩反转多,人物妙。主题深邃情感细,剧本好。

缺点筛了一堆。定睛一看,几乎全是导演的技法问题,能力不足以驾驭剧本。

不足留着最后说,先做个夸夸帮,聊聊剧集好的地方。


《雁回时》是渐入佳境的。

故事开篇并非多么亮眼,待故事展开,才越发惊艳。

故事、人物、主题,均火候到位。

故事方面。国剧中少见的,母女双故事线交织。

主线是女主庄寒雁出生时被视为不吉之兆,自幼被抛弃十七年后归来,同时引出支线母亲当年的隐情。

母亲阮惜文自然还是配角。只不过编剧在对其人物的设计与深度上,完全可以视为独立成篇的主角。


庄寒雁背负的是杀了恶毒养父母的秘密,被男主盯上,想利用她的案件当幌子去调查更大的裴党案。女主与宅子里的小娘内斗,还念着要提防男主。遑论男主调查的裴党案更是如老树盘根。

单是这两人,故事就已经有足够的看点。

然母亲阮惜文的故事,同样精彩。甚至从感情的浓烈程度来说,比女主更甚。

阮惜文当年是名满京城的贵女,眼看要和相爱之人结婚。结果大婚前夕,父亲被害,龙颜一怒,满门抄斩,自己下嫁庄家保住性命,却又在生下女儿时,落了个双腿残废。骨肉分离十七载还不够,原来她的腿是可以治的,只是有人不愿给她治。换而言之,阮惜文的大好年华,硬是在轮椅上蹉跎了十七年。

她的过去,她的谋划,她的恨,她的怨,这个女人身上的故事,比之女儿更引人。


女主的线,男主的线,女主母亲的线,后续还有女主父亲的线,故事架构如此复杂,却能如蛛网般被很好地交织在一起,对一部改编自“重生”类爽文小说的作品而言,实属难得。

故事水准在线的同时,人物方面的刻画,同样不落下风。

其细腻程度,用一句话可以形容:剧中任何一个角色的身上都有可以共情的点。

男女主就不必多说了。女主的确杀了人。但前提是她被恶鬼般的叔婶辱骂欺凌折磨了十数年,还要被糟蹋身子卖进窑子。男主确是有所图谋。可他陈永仁般的境遇,逼得他不得不剑走险锋,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家中的老母和自幼失去母亲的女儿还要有人保护。


女主的母亲,起初她对女儿的做法的确很难让人理解,但自打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之后,她做什么我都支持。

女主的父亲尤其值得说道。一个大奸大恶之徒,也有着可怜之处。

他这辈子只图谋两点。一个活下去。另一个得到阮惜文的心。后者更显悲剧性。

庄仕洋的一生,用他的话说,“父亲暴戾专横,母亲怯弱自私,初入翰林院,处处谨小慎微,却仍被一帮高门才俊排挤嘲弄欺辱”。

只有阮惜文,给过他尊重。他想得到阮惜文的心并非他有多么霸道,看上谁就非谁不可。而是这茫茫沧海,庄仕洋只在阮惜文一人身上看到过光亮。


他的做法固然让人痛恨,但他的出发点,谁又能说不让人唏嘘呢。

不止这些重要角色,剧中的庄家二小姐、四公子、小娘,包括柴靖、苗贵妃,哪怕是庄家的几个嬷嬷。

每个角色的行事,都不是胡来,而是遵循角色自身性格与遭遇而进行的编排。

如二小姐,不是没来由就看不惯女主,而是因为她与自己心爱的男人走得太近。

四公子,他虽百般小丑行径,可他明白二姐是真对他好,他就要为二姐出气。

小娘,囿于见识,以为阮惜文母女都如她般扒高踩低。坏心眼频出,觉得只有夺得主母位置,才能和孩子过上舒心日子。


还有柴靖的纯粹,苗贵妃的慨叹,那几个嬷嬷鲜活的形象等等。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有人味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剧集在故事和人物方面都做的不错,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剧集的主题。

说来不过四个字,女性抗争。

更确切点,封建礼教下的女性抗争。

阮惜文与苗贵妃的对话,道尽千年来女性境遇的凄凉。


入了宫如何?一个金雕玉砌的牢笼罢了。看似荣华,实则步步凶险,宫斗深似海。连每年省亲的机会都要跪地苦苦哀求。

让人感慨的不是贵妃的遭遇,而是她的经历所折射的民间万万女性。贵妃好歹还有“看似的荣华”傍身,而那些民间女性呢?

官宦之家的贵女阮惜文什么下场?小娘周如音,奴婢般的地位,为过个好日子与天斗与地斗,又是什么下场?


衣食无忧的她们尚且如此,遑论食不果腹的芸芸女性?

庄寒雁作为女主,图的是什么宏图霸业,君临天下吗?

不。从头至尾,她只是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仅此而已。

庄寒雁如此。阮惜文也是如此,苗贵妃亦是如此。

不像男性作品里,男主想的是征服世界,天下无敌。时代困局下的女性,想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她们唯一的念想。为了这个愿望,她们要为之奋斗一生,乃至付出生命。

这大概是《雁回时》最触动我的点。


最后,回过头再来说说它的缺陷所在,也就是我开头所提,导演的水平问题。

全剧推进故事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人物独白、解释。

剧中曲折的故事、深层的隐情,靠的不是情节的层层推进、蛛丝马迹的抽丝剥茧,而是一到关键情节就让人物自己跳出来,将真相尽皆吐露给观众。

这种感觉是非常跳戏的。因为角色已然不再是真实的人物,而粗暴地沦为了编剧的传声筒。

导演可能是图省事,也可能是天赋所限。

举个例子,本子上也许是这么一行字:那日回城后,庄寒雁等了许久,却未见傅云夕再有任何动静,她心中越发不安。


正常点的导演,会用几段场景拼接,这边傅云夕日出日落生活照旧,数日皆如此。那边庄寒雁在院里走来走去,不时望向大门口。

可《雁回时》怎么拍的?直接让庄寒雁以一段内心独白说出自己的不安。

“那日回城之后,我等了许久,他却再也没了动静,也是因此,我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包括之后不少情节上的反转,皆是这样的呈现。

说白了,这是电视剧。不是给有声小说配画面。情节是要让角色演出来,而不是靠角色的嘴说出来。

作为一部悬疑占了不小比重的作品来说,观众该是主动的真相狩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这二者在追剧沉浸度上,有着质的区别。


那种重大秘密的揭露伴随着人物的犹疑、掩饰与渐进认知,在本剧中是没有的。

取而代之的是,角色在错愕之后的疯狂坦白。

好的悬疑应如多米诺骨牌般环环相扣,而不是在终点突兀地竖起告示牌,揭晓所有答案。

那一幕幕强制性的真相吐露所制造出来的戏剧性高潮,所体现的是导演对人性复杂性的廉价处理。他的手法,不像是在拍影视作品,而是像在拍短剧。只一味追求故事上的推进快感,而忽略对戏剧张力的巧妙处理。好似把观众当成了襁褓孩童,什么都要给解释一下。

导演如此的处理方式,可谓极大削弱了《雁回时》潜在的力量感。

因为女性的抗争从来都不需要注解。沉默里的裂痕,往往比呐喊更震耳欲聋。

可显然,导演不懂这个道理。

  1.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