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彪 每经编辑:陈旭

3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3月例行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有关工作安排。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其成长发展引入资金“活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科技金融等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年还有哪些具体考虑?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上述提问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十四五”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超300亿元。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2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930亿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指导重点地区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王培章从四方面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

首先是强化政策引导。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版权局印发工作方案,支持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深圳、宁波等八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价值评估、质物处置、风险补偿等关键环节提出一揽子针对性政策措施。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遴选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有关地方和金融机构好的做法经验。

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工信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面向9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需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支持举措,加快培育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联合中国银行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活动,惠及重点产业链链主及链上企业超1000家。

三是完善风控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各地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推动全国13个省份、124个地市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政策,指导各地遴选优质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白名单”。支持建设3家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及多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指导地方探索质权转股权、拍卖、反向许可等处置路径,促进知识产权变现。

四是优化服务措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向社会公布近五年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使用费相关数据,为知识产权许可交易等市场活动中的评估定价提供数据参考。此外还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试点经验,从浙江、江苏、广东三省扩大至全国范围内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登记手续,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快评、快审、快贷”。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广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支持,指导重点地区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深入研究商标品牌和专利交易价值的评估规则与方法,创新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前置模式,不断提高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及面、便利度和安全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培章说。


截至去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

今年是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过去两年的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对此,王培章介绍,202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合力攻坚,破解难点,打通堵点,打造亮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从专利质量上看,截至去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提高到70.4%。

从转化效益上看,去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61.3万次,同比增长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7.6万次,同比增长39.1%,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王培章说:“今年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决胜之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持续深入推进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完成,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包括:继续下大力气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实现专利申请转化的良性循环;有针对性地精准匹配优质资源;打造专利转化运用良好生态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