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任以来,急于弥补财政赤字。从废除DEI项目,削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三分之二的年度预算,设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5%的间接成本上限,到试图废除教育部、推动立法禁止中国公民在美国获得学生签证……大刀乱砍、废部裁员之下,对留学生群体而言,从申请到就业,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3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主席莫伦纳致函6所美高校校长,要求其于4月1日前提供该校中国留学生详细信息等,称中国在美顶尖机构安插研究人员,使其可直接接触两用敏感技术。这六所高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渡大学等,是美国最为活跃的研究型大学,招收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近年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并在2023-2024年的数据中,15年来首次被印度反超,其中不乏“排斥效应”的影响。2020年,特朗普曾签署《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的行政命令,即所谓“10043号行政令”。它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特定学生和学者获得签证。
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参观(2018年4月21日摄)。新华社发
此外,受大力削减经费的影响,研究生的申请也前景难料。尽管NIH计划已被联邦法院暂缓执行,面对经费的不确定性,一些高度依赖联邦拨款的高校开始陆续宣布裁员、取消人文学科、暂缓招生计划或缩减硕博招生规模。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削减35%的研究生招生,南加州大学宣布暂停部分博士生项目的招生,斯坦福大学则暂停了学校新员工招聘。
2025年3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的行政令,要求精简教育部并推动教育部的关闭。新华社发
特朗普欲将教育部除之而后快,也让留学生的资金支持,再次打上一个问号。教育部负责管理学生贷款、开展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项目、监督民权执法等,公立学校接收的资金中有10%以上来自联邦资金。无论在签证、住宿等实际问题,还是国际交流项目和留学规划等,教育部都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裁撤教育部的风险对留学生学业发展和未来规划不容忽视。
回望特朗普1.0版本,中国留学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业预计越来越难。对赴美留学目标不止于受教育的国际学生来说,另一个吸引力在于美国实施的“专业实习”(OPT)计划,留学生毕业后可留在美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年;若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则可待上三年,从而累积工作经验,助力未来发展。
特朗普在上一任就认为,这一制度其实是“变相允许外国人抢占本国人的工作机会”,因此提出要将其废除。除了OPT签证以外,留学生毕业后如果有长期居留美国的想法,拿到H-1B签证是必经之路。H-1B的全名是美国临时工作签证,是给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才在美国工作的签证。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无端打压限制赴美留学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焦虑。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的做法却违背了科技发展规律。而录取降温、推动教育部关闭……让中国学生的留学之路困难重重。美国自诩开放包容和学术自由,号称“科学无国界”,却将学术研究政治化,这种行径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最终也将反噬美国自身。
(国际时事观察员 周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