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作为杰森·斯坦森与导演大卫·阿耶继《养蜂人》后的再度合作,史泰龙还担任了编剧,《制暴:无限杀机》试图以“退隐硬汉重出江湖”的经典叙事框架,结合人口贩卖、腐败黑幕等社会议题,打造一场暴力美学的视听盛宴。然而片从成片来说,它是传统动作片的标准,也是好莱坞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产物。
从叙事结构来看,影片采用了经典的英雄回归模式。杰森·斯坦森饰演的主角莱文·凯德原本是黑色行动界的传奇人物,却因生活的变故放弃职业,成为一名建筑工人,试图过上平凡的生活。然而,老板女儿珍妮的突然失踪打破了他的平静,莱文不得不重操旧业,展开的营救行动。这种救援的叙事方式虽然并不新颖,但胜在好用,更容易营造反差的戏剧张力。
《制暴》最直观的吸引力,是电影暴力美学的表达。从枪战到肉搏,再到冷兵器交锋的场面,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导演大卫·阿耶高强度剪辑风格,搭配精密熟练的节奏掌控保证了电影几乎没有废戏,而狭窄空间的近身搏斗、爆炸场面的慢镜调度,以及拳拳到肉的痛感传递,则使电影的动作戏都并不逊色。
年近八旬的史泰龙作为编剧,在我看来他试图为影片注入逻辑与社会批判色彩。电影加入了女性贩卖产业链的黑暗内幕、警察系统的腐败等等,这些本都是可以深入的议题,但大卫·阿耶作为导演并没有用好这些点,反派集团的设定脸谱化,腐败官员与黑帮暴徒的互动沦为工具化配角,未能深入探讨资本与权力如何在罪恶中共生。《制暴》的批判性更接近“犯罪类型片”的流水线操作,社会议题沦为背景板而非核心驱动力,“以暴制暴”内核,本质上还是观众对现实无力感的替代性满足。
对于杰森·斯坦森来说,他在本片中延续了其标志性的“孤胆硬汉”形象,斯坦森的表演已经能非常精准的演好这些同质化的角色——坚毅的眼神、利落的打斗、略带英式冷幽默的台词。但角色的扁平化亦难以避免,从《机械师》到《养蜂人》,再到今天的这部《制暴》,这些角色模板已高度同质化,与其说他在塑造人物,不如说他已成为动作片符号本身:一个永远在换职业(建筑工、养蜂人、快递员)却内核不变的“终结者”。这种创作惰性既是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必然,也是动作明星类型化定位的双刃剑。
《制暴:无限杀机》绝非杰森·斯坦森的转型之作,也未能突破动作片的类型窠臼,但它精准命中了想看暴力美学影迷的爽点。若以“解压”为评判标准,影片无疑是合格的,但谈及内核,这一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的暴力产物,则又显得那么换汤不换药。
个人评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