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篇培训学习心得帖,作者参加了由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的全省社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对培训课程深有感触,作者做了自我学习“要点及收获”的书写,现征得笔者同意发布于公众号进行交流分享。
瞄准居民需求才能玩转社区资源
韦罗东老师着重讲解了“社区资源有啥、需求如何瞄准、调研方法与工具的使用。”他以自己以往多年开展实践的项目图片和故事导入,在生动的故事里讲述如何建立需求洞察的方法论、建立链接资源的意识。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遇到地震后社工救援人员带了方便面、矿泉水、帐篷等物资过去,受灾群众第一个问的是报纸”这个故事,来辨别他的真假需求,真正的需求是迫切想要获取外在信息的需求,而并非表面的需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应用在我们在为老、儿童等服务中,就会下意识地去思考服务对象所提出的需求是真是假,是否是真实的。与这个故事相关的还有“帐篷救灾物资到了受灾村庄,但是物资少,所以没有人搭建,帐篷淋雨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明了做公益,资源绝对不是问题,而是意识、能力的问题。这个能力不仅包括对于资源的认知能力,还包括着对于社工人员、服务对象的领导力能力提升的问题。还有比发现资源更重要的是发现需求,需求是最大的资源。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资源在一居民需求为导向、居民参与整合协调的过程中。市政中心路面重修不再使用的砖、万达广场废弃的木板……都有可能在需求的指引下焕发新的生机,它们也确实也变成了社区花园、社区堆肥箱的一部分。
最后,罗东老师讲解了两款好用的参与式调研工具:街展、社区地图、街展的形式和活动类似,但目的是把人聚起来,去解决问题,挖掘资源。很多人会质疑活动做多了流于形式,但公益人首先要明白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善用这些工具,活化资源,解决问题。而资源活化的本质,是让人成为资源流动的节点。最好的经营不是管理,而是编织一张彼此需要的网。
上图为作者根据培训学习的参与式调研工具绘制的社区地图
带着项目去看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和传播
顾老师着重讲解了“品牌建设如何寻找定位点、支持点以及传播应用”。公益机构为什么需要做品牌,因为公益慈善本身就是一种流量或者说力量,可以唤醒人心中善的种子。
作为公益行业的一员,更要勇敢去做公众传播和社会连接,做信任高质量的慈善。这让我想起恒辉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老师说的一段“我要求我们公益人、志愿者心里装着人民群众,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温润的心,一双湿润的眼,要看得见众生的苦难。我要求自己勤政、廉政,我先做给大家看。”每个公益人都应该承担一个号召、引领的作用。这是我们的初心。到专业知识部分,顾老师分享了品牌冰山理论、五大心智模式、三环定位法、寻找定位点等方法。比如:五大心智模式,公众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喜欢简单、缺乏安全感、一旦形成对品牌的印象就不会轻易改变、公众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如果我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都是确定的、执行的项目质量也可以,那么需要考虑项目怎么传播,项目运用了什么特色的理念、模式、技术工具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什么产品或服务,解决满足了什么问题或者需求。将项目总结出特色,易于传播,然后找出支撑点,进行传播与应用,按照人群做横向延伸,按照需求做纵向延伸。最后,品牌不是头脑的灵光一现,或者一蹴而就的东西,品牌需要信仰与持续不断的投入供养。
社会组织合规建设法律风险防范
许小茜老师详细讲解了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来源:内部治理、财产使用、签订合同、劳动人事、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提升了我对这些板块可能会发生法律风范的防范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规定,非营利法人的核心目的在于“不向投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利润”,而非不能收费、不能盈利。这一点很好解释了我在现实中曾面对的困惑,基金会或者社会组织是否可以收费。社会组织也需要生存发展,还在这里注意到基金会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
以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魏清利老师的分享,主要为三部分:学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及社会组织内容)、学政策(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政策解读)、学标准(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工作重点)。
社会组织事业是民政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结构、质量、效应、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各个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物质基础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精神文明还需要提高,如:油罐车拉食用油、卫生巾二次回收这些315曝出的问题,这些欠缺良心、没有品质可言的行径还在昭示着推进精神文明进步还有一段路要走。魏老师的培训会犹如到了大学思政课严厉的老师,他的宣讲不是刻板的、枯燥的,是富含着哲理的、辩证的、全面的方法论。比如:党建主题活动做志愿服务、学习党的思想比去党史纪念馆拉横幅拍照更有意义、内部治理办公会代替理事会是违规的、认识参加年检年报和等级评估的目的(以评促建)、年报内容不能随意、社会服务机构行业用语要规范、自媒体网站发稿要有审批流程、纪要和记录的区别、监事的身份要求、组织需要有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外宣传统一口径,这些都让我有所感受,并严格要求自己。
供稿:陕西泰发祥助学助老基金会项目专员王亚宁
编辑:蔡 妍
校稿:胡 妍
陕西社会组织
电话:029-852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