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国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总的看,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一些领域和地区违规收费行为仍时有发生,如有的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等。“这些行为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也破坏了营商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指导意见着力健全涉企收费监管制度,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强化防治、常治、惩治、根治,提出了七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加强涉企收费政策常态化宣传解读、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强相关领域收费规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

近年来,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

此次指导意见再次将“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作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的突破口。指导意见要求,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相应目录清单,把所有收费都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让违规收费行为无处遁形。同时,要求清单必须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调整,让企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此外,指导意见还强调,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时,要加强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合法性、公平性以及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市场监管总局要对存量涉企收费政策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清理违规收费政策,违法违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据了解,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其明确的重点任务涵盖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了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