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明义,这篇文章首先要向“支持”《哪吒2》的粉丝致歉:

对不起,我不该批评你们是被收割的“韭菜”,在此真诚向你们致歉。我手贱、我神经病、我胡言乱语,希望自此之后咱们永不相交,江湖不再见,网络不相逢。

其次,我要提醒各位以下几点:

如果之后我的其他文章被“不幸”地推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立即点个叉叉,表示不感兴趣自动退出,当然更可以投诉、举报、屏蔽、拉黑等等各种操作,大数据会懂你们的。

如果之前你们的留言在评论区没有显示,那是因为留言太脏被系统自动屏蔽或者删除,并不存在我手动精选的问题。

推送完这篇文章,我有空会在后台把你们那些留言手动取消屏蔽,让你们嗨完可以吧,所以也请不要发私信来骂了,真的怕你们,我投降!

如果你们继续辱骂,甚至问候我的家人,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传统风俗,这些可是要统统都反弹给你们的。

还有,你们也没必要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这样会增加热度,那可又让蹭到《哪吒2》的流量了呢(这点尤其重要)。

看到这里你们就可以点关闭退出了,下面的话不再针对你们,而是写给能看得懂,或者愿意多看几行字的人。

最后,下面这张图是代表你们骂我自己的,可千万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了。



我想,他们都是看完标题就直接评论区开喷的人,应该不会看到这里了。所以接下来是我对这件事的一些梳理,和个人观点的再一次表达,并且略做些修正。

自我复盘一下。

我为什么要向“支持”《哪吒2》的粉丝致歉?因为最近几天我遭遇了传说中的网暴,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他们说我批评《哪吒2》,并且见不得中国好,又是拜什么“美爹”,又是捧什么《阿凡达》和好莱坞的臭脚。

我翻了一下之前的文章,完全没有写到过关于吹捧美国和好莱坞电影的事啊,这不纯粹无中生有嘛。

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我反思了一下上周六的文章《哪吒2》再延期上映1个月,是国内观众的“韭菜”还没割够吗?》,其实关我什么事呢?纯粹给人落下话柄而已。

但评论区的留言确实让我破防了,于是第二天又写了《批评《哪吒2》怎么了,全球第5就不能批评了?被收割的快乐我不懂!》这篇。

第一篇文章我依然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第二篇我确实是冲动了,也确实不该骂他们,尤其不该在评论区还一再解释,甚至互怼。

完全是鸡同鸭讲,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还是各自安好吧。

认知的差距,是人与人之间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所以社会才有了圈子和社群的概念。

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的电影能在全世界成为现象级的存在。别说现在是全球第5,全球第3、第1也可以冲一冲啊,这也是我开始写《哪吒2》的主旨。

2月11号我在文章中说:“为中国电影鼓与吹,全力冲击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三,吒儿加油,大家一起加油!”(对,有人还截了这个图,说我“两幅面孔”呢。)

但当《哪吒2》进入全球第7之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很多在我看来不是很和谐的声音,所以我又在3月1号的时候写了《祝贺《哪吒2》冲进全球影史第7!但国内观众有些话确实不吐不快》。

因为那个时候《哪吒2》国内票房已经140亿了,并且已经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很明显无法支持它走向全球第3,并且海外票房才刚刚1.5亿:

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在海外冲一冲?

但这个时候网络上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将《哪吒2》和爱国情绪强行绑定的声音,社交媒体上到处都在“升国旗”,号召更多的人去刷票房冲榜,支持《哪吒2》就是爱国。

之前我复制过其中一条典型的高赞评论是这样的:

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奶茶再冲一冲,如果冲上第一,力压阿凡达,下面从第2-30全是美国,这个画面太美,美国一定会气死,为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举国之力打造的这部电影重点不是剧情特效,本质是告诉美国,不是依附强者才是唯一出路。

我当时文章的观点就是:“这叫文化自信吗?分明是不自信啊!”

但在他们的认知中,我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就算开始批评《哪吒2》了吧。

冲榜没有问题,我也很支持,但是别光在国内薅票房啊,特别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刷榜有什么意义呢?海外票房那么低,是不是可以加大一下海外的宣传力度和营销渠道:

好莱坞的电影都是在全球收割,咱们就不能去割一割外国人?

好,他们于是就开始攻击了,你怎么能唱反调呢,你不爱国,你拜“美爹”……继而开骂,直至上升到我的家人、户口本。

这里我还要再声明一次,中国人的钱也是钱,中国的票房也是全球票房的一部分,如果有人看到这里,请不要又搞断章取义的事情。

所以,我为什么要将“支持”打上双引号,因为这个“支持”是有特定意义的,从始至终我针对的都是这一部分人。

其实我早些时候也算是《哪吒2》的粉丝,2月初我就写过文章说:

抛开技术、精神、文化、价值观等等这些都不谈,从一个观众观影的感受来说,其实就一个字:爽!毫无疑问,《哪吒之魔童闹海》极好地把握住了影院观众的“爽点”(前文:《已进前三!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即将易主,哪吒2魔童闹海确实爽翻了今年的春节档》)。

我也从来没有批评或贬低过《哪吒2》这部电影本身,我所有批评的言论,针对的都是舆论的裹挟、道德的绑架、营销的套路。

所以我总结和修正一下观点:因为喜欢而去电影院二刷三刷,那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因为被情绪引导、以刷榜为目的去“支持”,那就是被收割的结果。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饭圈文化”的风已经吹到了电影圈,并且他们粉的是电影IP,还不是演员或导演的粉丝。

只能表扬支持,不能批评唱反调,否则你就是“黑子”,就该被骂,这应该就是“饭圈文化”的典型特征了。

2020年,国内某一线男星发行了一张数字专辑,在他的超话社区里,很多粉丝呼吁,甚至强制要求:作为某某的粉丝人均购买不能低于105张。

买得少的粉丝在超话晒单被各种嘲讽,甚至开始发出“人均少于三位数的就不要当粉丝了”的声音。

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在超话里说,“我今天省下一顿早餐的钱买下了某某的专辑,虽然只有一张,但也望大家能体谅”。

但像这样省下饭钱支持偶像的小粉丝们又收获了什么?“不想买请闭嘴,不要拿着个位数的单子影响氛围”、“买一张的真不是东西,在我眼里连黑子都不如。”

因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某位博主被这位一线男星的粉丝攻击,她将这个案例贴了出来,我因而得知当年的事件。

可怕的舆论压制,恐怖的饭圈文化。



最后说一下《哪吒2》的票房吧。

继3月14日全球总票房突破150亿大关后,3月26日国内票房也到了150亿。

而海外票房从3月21日至今,也从2.68亿上升到了3.17亿。一周增加了近5000万元人民币,已经基本可以和国内票房同步了。

但是从本周起,《哪吒2》的国内工作日票房已经跌至500万左右,上周末(周五-周日)票房也只有8500万左右,连续多周都在以接近腰斩的方式在下滑。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国内票房再能增加3亿应该就是极限了,所以还是希望海外市场能够发力,马来西亚就很好,现在已经6000万,是目前除北美之外的第二大海外票仓。

当然,国内也希望他们继续加加油,毕竟离再进一步还差10个亿,要“力压阿凡达”还差58亿1200万。

我们假设海外票房能再增加2到3个亿(··护身符··当然是越多越好··护身符··),加上国内3个亿的预期,那再额外增加不到53亿就够了。

如果他们有100万人,那人均需要5300块,这个代价可能有点大。但如果他们有1000万人,那人均只需要530块,两三天的工资而已。

如果他们有1亿人,那真的就只是一两张电影票的事了,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啊。

加油加油加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