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婆两人自小在海边长大,婆婆去年临终遗言是想海葬,今天她终于和已经去世20多年的公公团聚了。我们也住在海边,思念他们就可以到海边追思。”一位逝者家属说。
3月28日,“礼安齐鲁·生命礼赞”青岛海葬启动仪式暨殡仪馆开放日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举行。记者跟随45位逝者的100名家属出海参加海葬仪式。
逝者家属双手合十面向大海
可降解骨灰坛缓降至海面,45位逝者魂归大海
上午10点多,两艘游艇分别载着60多名与30多名海葬逝者家属,从游艇码头出发。游艇在湛蓝的海水中一路向前,白色的浪花在船尾翻涌,咸湿的海风吹拂,不时有海鸥飞过。
海葬逝者家属
有的海葬家属抱着骨灰坛,用纸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海之情”海葬服务团队的工作人员上前安抚。
经过约半小时航程,大家来到了东经120度24分至26分,北纬36度00分至02分的海域。这片不到11.1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是青岛的海葬专属区域。
行驶的船
随着一声鸣笛,海葬逝者家属拿着由青岛市殡仪馆统一发放的鲜花和亲属的可降解骨灰坛从船舱走到船两侧。家属们按照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将绳子穿过可降解骨灰坛上端的绳子两端对齐,缠绕在手中,一手握绳子,另一只手放坛子,将绳子慢慢放下,直到绳子在手中剩一点,再轻轻松开一端,坛子顺着绳子顺利降落到海平面上。家属将鲜花撒落在海中,寄托对亲人的思念。随着可降解骨灰坛的融化降解,逝者的骨灰将融入大海的怀抱。
家属怀抱可降解骨灰坛
家属怀抱可降解骨灰坛
家属正在向海面放可降解骨灰坛
海面上飘着可降解骨灰坛和鲜花
可降解骨灰坛
一位戴着帽子的阿姨做完海葬仪式后,站在船尾双手合十,紧闭双眼,送别远方的亲人。不一会,她的眼角渗出了泪水。
“分别了20年的公婆,再次团聚”
海葬仪式结束,家属们慢慢转过身来,能看见有些家属的眼睛红红的。翟女士和亲人给她已经去世的公婆二人举行海葬仪式,“我婆婆是去年去世的,当时她明确要求海葬。因为我公婆都是从小在海边长大,希望去世后能够回到大海中。我的公公是20多年前去世的,那时还不知道有海葬,就选择了传统的安葬方式。今天的海葬能够让分离了20多年的老两口再重聚,也算是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事。”翟女士说,国家倡导环保,海葬既满足了老人的心愿又能保护环境,觉得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就在青岛住,把老人葬在海里了,想老人了就随时可以到海边追思老人。”
船上还有一位84岁的金先生为自己的母亲进行海葬,“我母亲去世20多年了,觉得这种安葬方式很环保,于是就选择了海葬。我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想把我母亲的身后事留给子孙后代添麻烦。我在余生不多的时间帮自己母亲了却身后事,自己也会选择海葬。”陪同金先生的外甥也认同这种观点,“现在越来越多孩子不在父母亲身边了,远离家乡有的甚至在国外。海葬这种方式能够省去传统仪式的繁琐,而且能够让子孙随时到海边追思。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考虑过未来的事,以后也会告诉孩子选择海葬,给子女减少麻烦。”
在节地生态安葬不断推进下,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与山海为伴、徜徉在碧海蓝天之下。据了解,“海之情”服务团队每年为2500余位逝者进行生态安葬,让逝者安居在蓝天之下、魂归于千顷碧波,目前已经与西安、呼和浩特等多个城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1991年10月31日至今,34年来已累计完成海葬骨灰约3.3万具,为国家永久节约土地150余亩,为岛城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树木泥土融为一体,2061位逝者选择陆地自然葬
不留墓、不留碑,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骨灰盒中,伴随着花瓣、泥土一起葬于树木之下、花丛之内,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树木泥土融为一体,回归于自然……
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陆地自然葬,目前已有2061位逝者选择以这种生态安葬方式长眠于青岛市殡仪馆西山。
在仪式当天,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来到青岛市殡仪馆的西山了解以树葬为主的陆地自然葬。
青岛市殡仪馆,从综合楼的右侧往里走一会,就能看到西侧的山上有着成片打理得整齐的树林、草坪、花坛……这里就是陆地自然葬区。
沿着山脚下的路往上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近两米的石头上刻着“草葬”两个字,上方绿色的草地有100多平方米,这里是草葬逝者的安置区,他们的骨灰放在可降解骨灰坛中,依次有序埋葬在这里。
再顺着石阶往上,是花葬区,石头圈出一块几平方米的地,里面种着颜色鲜艳的花朵,也有低矮的植株,土地上有逝者家属悼念撒落的菊花瓣。花坛旁边竖着标识牌,介绍着各种花的寓意。
沿着石阶继续往上走,有几棵碗口粗的树,用绳子围着,里面的土地上盖着麦秆做成的“被子”,这块区域有10平方米左右。像这样的树葬区域还有若干块……整个西山的树葬区划分成四片栽植区,以西山宝塔为界,塔西分为黄栌区和樱花园,塔东分为海棠苑和黑松林。树葬区的边界密密地栽种了红叶石楠及冬青绿篱。
青岛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建成西山生态人文公园进行撒散、深埋等不保留骨灰的陆地自然葬,迄今已陆地自然葬2061位逝者。2024年,青岛市聚焦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培树了以市殡仪馆生态人文公园为代表的10个省级 “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鼓励群众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推动形成了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