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熊嘉楠 每经编辑:彭水萍
3月20日,“相约蓉城 浓韵天下”2025五粮浓香核心产区推介会暨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时值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举办之际,宜宾以“核心产区”为名,通过产区优势推介、“中国酒肆”文旅融合项目发布、战略合作签约及新品首发四大环节,向全国经销商、行业专家全方位展现“中国酒都”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推介会上传出消息,宜宾已形成了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5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0余户产业链配套企业组成的集原粮种植、研发设计、生产储存、品牌包装、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千亿产业集群。2024年,宜宾产区以不到全国白酒行业8%的产量,支撑了全国白酒行业25%的营收和约16%的利润,成为中国首个规上酒企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白酒产区。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注意到,此次活动重头戏之一,则是发布“中国酒肆”文旅融合项目。项目选址宜宾老城区冠英古街一线,将以“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新生态构建白酒消费新场景,未来也将成为宜宾产区白酒发展的又一个具象化优质载体。
恰巧,借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之机,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也去到了“中国酒都”宜宾。这次调研之中,我们感受各个酒企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以及产区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源源动力。
五粮液厂区(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然而,即便成为川酒“顶流”甚至全国酒业“顶流”,宜宾仍然存在发展瓶颈和产区短板。当前,中国酒业已经进入了深度转型期,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和双理性消费时代。当“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也得做好品牌、做好营销,才能香飘万里。
2025年,宜宾持续建设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年力争优质白酒产业实现产值950亿元。在上述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宜宾又将怎样书写好“品牌营销”这篇大文章?
“五粮液+N”多元格局长江零公里上的千亿产业集群
三月的细雨浸润宜宾,恰逢酿酒微生物代谢活跃的黄金窗口。作为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宜宾依托“长江零公里”三江交汇的独特生态,形成了不可复制的酿酒基因。联合国机构认定其为“地球同纬度酿造优质白酒的黄金区域”,温润气候、紫色富矿土壤与深层地下水系统协同作用,构建了酿酒微生物稳定繁衍的天然环境,也奠定了宜宾在全球浓香白酒领域的技术标杆地位。
“龙头引领、多元共生”是记者此次宜宾行的最大感受。
地处宜宾的五粮液正实施庞大的倍增扩能工程:从2022年起,实现“345高质量倍增工程”,即3年产能倍增、4年产量倍增、5年效益倍增。总投资超300亿元,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实现20万吨年产能、100万吨储能、40万吨包装和60万吨自动化磨粉的能力。
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介绍(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此外,已经建成的还有红坝新园区内的智能包装及仓储配送一体化项目、制曲车间扩能项目、酿酒专用粮工艺仓及磨粉自动化项目等。其中,智能化包装及仓储配送一体化项目总建筑面积42.3万㎡,包括4栋智能化包装厂房、28条现代化包装生产线、12栋智能化立体仓库以及2栋带包装酒库和2栋包材库,可形成年包装能力约20万吨,成品酒储能约4万吨。
调研中,当记者来到施工现场时,虽然天空仍然飘落着小雨,但现场仍然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计划,“345高质量倍增工程”将于2025年12月全部完工。
当然,宜宾不仅有五粮液,也有叙府酒业为代表的川酒“十朵小金花”,还成长出高洲酒业、永乐古窖等7户“川酒原酒20强企业”,全市已形成了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5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0余户产业链配套企业组成的集原粮种植、研发设计、生产储存、品牌包装、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千亿产业集群。
川酒“十多小金花”之一的叙府酒业,近两年的“逆势上扬”被业界津津乐道。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原酒和成品酒并行的双格局,2024年叙府酒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新高,原酒与成品酒销售实现双增长,达成营收超30亿元,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叙府酒业营收增长近3倍。
叙府酒业(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高洲酒业,则被称之为“原酒大王”。据高洲酒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其原酒供应曾覆盖一半以上头部酒企。当前,高洲酒业厂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年产能10万吨,储能16万吨,成品酒包装能力12万吨。
高基数上再升级路径指向科技创新和智能化转型
白酒产业,是宜宾市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被列为“一号支柱”产业。在当前整个中国酒业巨轮都面临前行挑战的时候,宜宾要实现“高基数”之上的再升级,路径显得更加关键。
自2012年落户南溪,劲牌就以“基建狂魔”姿态狂飙突进,建起2352口不锈钢窖池、15万吨储酒库,打造“中国智能浓香基地”。
在南溪酒业酿造二车间,和其他酒企完全不同的不锈钢窖池映入记者眼帘。传统浓香窖池采用窖泥封顶,而这里使用的都是大型不锈钢盖。现场工作人员讲解说,这种封窖技术能有效减轻酒体当中的“泥腥味”,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窖泥干裂后损坏内部酒体,再加上实时检测窖池内部情况的技术,能让酒体的品质更为稳定。
南溪酒业不锈钢窖池(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我们正通过技术代差实现弯道超车,打造的草本浓香产品线聚焦都市白领轻奢消费场景。”南溪酒业总经理汪大洲指出,“南溪酒业遵照‘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四化’酿造模式。在保持浓香型白酒核心工艺基础上,采用智能行车、机械臂投料等技术,使产能能耗降低,出酒率稳定在行业高位,我们以这种错位竞争改写产区格局。”
2024年,南溪酒业纳税破亿,跻身宜宾白酒纳税前三甲,用真金白银证明“机器酿酒也能富”。
作为产区头部的五粮液,也正在加快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转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五粮液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800余项专利,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考核连续位居行业第一。这些技术成果将为酒体研发、新品开发等深度赋能。
在酿造方面,正在通过“人机协同智能酿造车间”,将传统经验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在传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适度推进智能化。而在非酿造环节,智能化应用则更加广泛。例如,智能化包装环节,其投资25.86亿元建设的智能仓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包装物流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运营效率提升30%;在数字化营销环节,通过联控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调度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匹配,运用大数据模型进行量价平衡测算,避免库存积压与价格倒挂。
“中国酒都”宜宾的下一篇文章:品牌营销
既为川酒“顶流”,也意味着必要承其之重。
品牌营销的不足,是宜宾对自身短板的清醒认识。诸如产区整体品牌营销不足、城市白酒消费场景欠缺、企业营销人才缺乏等问题,都亟待提升。
首先,用标准拉高“宜宾酒”产品质量下限,是基础性工程。
宜宾市酒业发展局副局长夏丽娟介绍,宜宾产区以国家级非遗“多粮浓香传统固态酿造工艺”为核心,通过《五粮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宜宾)产品评价规范》等严控品质标准。“除五粮液之外,多数酒业仍然以原酒销售为主。我们希望更多企业打破过去小富即安的思维惯性,加大品牌酒布局,提升自身品牌和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高洲酒业正从原酒供应转向品牌化运营,打造了“高洲”牌系列酒和“金潭玉液”牌系列酒两个自有品牌;南溪酒业的“南溪”、长兴酒业的“宜长兴”“国馆”、竹海酒业的“竹海印象”等品牌也正在崛起,共同构建宜宾产区多层次的品牌发展格局。
高洲酒业(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而城市酒文化消费体验的场景打造,则是宜宾产区当前和未来要做的另一件大事。
酒,特别是白酒,更多是一种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和消费场景有着深度关联性。而作为“中国酒都”,除了五粮液景区以及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酒企广告,却很少见到真正意义上的酒类消费场景或者地标。
2024年12月19日上午,借着2024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开幕的契机,“中国酒肆”隆重开市。这个项目,就是希望联动中国白酒文化圣地和白酒历史遗迹保护体验区、酒文旅融合示范区、名优酒品展示交易区,着力打造世界名酒文化展示中心、中国酒类发布交易中心、国际酒品消费时尚引领中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将成为集“逛酒、品酒、买酒、喝酒”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据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庄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琛介绍,这条北起中山街、南至外东街的2.2千米千年酒街,将串联起中国白酒文化街区、白酒历史文化保护实验区及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世界白酒文化展示中心、新品发布交易中心和国际酒旅消费时尚中心。
此外,宜宾也大力支持企业开发特色文化体验项目。竹海酒业则依托蜀南竹海的生态资源,开发酒文化特色体验项目,通过工业旅游转型吸引游客。2019年,其酒庄单日最高接待量近3000人次,并与蜀南竹海景区联动形成旅游线路,全年游客量稳步增长。竹海酒业的工旅融合模式通过酿酒工艺展示、原酒品鉴、竹文化体验等项目,成为宜宾酒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品牌建设和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投入。”夏丽娟透露说,目前宜宾正在做产区品牌全国营销的方案。其中包括今年全年在全国组织至少10场以上的五粮浓香核心产区推介活动,“这些活动将深度契合企业的市场拓展需求,政府搭台直接赋能企业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