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汇总本周医疗行业新鲜事~

1. 年仅25岁的“世纪婴儿”去世,这种病逐渐年轻化

2000年1月1日,一个被称作“世纪婴儿”的生命在千禧之年降临人世。她以千千的名字,承载着无数人的祝福与期待,然而,命运却在她25岁时画上了悲剧的句号。3月24日,千千因心源性猝死离世,这一消息震惊了公众,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年轻人猝死这一令人痛心的现象。

根据母亲岳女士和表哥的回忆,千千3月3日感染甲流,开始发烧、腹疼,硬挺5天后,8日从天津坐大巴回长治老家,当时体温将近39℃。8日晚,家人将她送往当地医院诊治,9日清晨她突然昏迷,不幸去世。

当前,逝者母亲认为这是一起严重医疗事故,并且已对卫健委提交了投诉材料。

(扫码进入医生站APP,浏览完整新闻)▼▼▼


2. 医院“保命暗语”实为误读,辟谣来了

近日,网络上不少短视频博主纷纷发布内容,教公众识别所谓的“医院保命暗语”,声称医院广播里播放的不同数字组合代表着不同的紧急情况,如“111代表火灾,222代表暴力伤人事件,333代表集体中毒,666代表婴儿失窃,999代表患者心脏骤停需要紧急抢救”等。

这些博主声称,一旦在医院听到这些数字广播,公众应立即采取行动,甚至离开现场。然而,上海辟谣平台经过查证后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医院保命暗语”并不存在。

(扫码进入医生站APP,浏览完整新闻)▼▼▼


3.2024年公立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发布,患者怎么说?

2024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显示,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为88.83%和97.04%,较2023年均有所提高(87.65%和95.58%)。

这一提升反映了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方面的持续改进。然而,尽管整体满意度较高,仍有部分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

(扫码进入医生站APP,浏览完整新闻)▼▼▼


4. "便民"夜诊:照亮谁的长夜?

国家卫健委最新推出的夜间门诊政策,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基层医疗的复杂困局。

当城市社区医院在夜色中亮起诊室灯光,这场延续二十年的"夜诊马拉松"暴露出更深层的病灶:医护人员在"996"模式下疲于奔命,患者对夜间门诊的信任度持续低迷,而医疗资源分配的结构性矛盾仍在加剧。

(扫码进入医生站APP,浏览完整新闻)▼▼▼


本文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Sheep

更多医疗行业新鲜资讯,尽在医生站!扫描下方二维码▼▼▼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 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