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智驾报道 记者 王雨琪】“在智能化浪潮下,谁更能开放合作,谁就能率先引领产业拐点的到来。”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在芯擎科技2025生态科技日中表示。
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智能化已成为车企决胜未来的关键战场,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导致企业出局。这种竞争压力正快速向产业链各环节传导,倒逼每个参与者加速转型。
在汪凯看来,全面的芯片矩阵不是简单堆砌算力,而是要帮助车企填平从入门到高阶的智能化需求断层。通过同源软件架构,适配算力需求,为车企拥抱智能化浪潮提供及时、差异化的支持。
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
智驾平权加速,芯片布局聚焦大矩阵
随着智驾平权加速到来,越来越多的车企正试图在智能驾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车载芯片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枢纽,不仅决定着智驾体验的优劣,更关乎车企能否实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如何确保用户获得安全、可靠的智驾体验,已成为衡量智驾平权的关键指标。因此,如何平衡好车载芯片的性能与成本,打造最优“质价比”解决方案,成为众多芯片厂商亟待攻克的核心课题。
汪凯直言,当前市场对L2/L2+级智驾的需求呈现爆发态势,但不同价位车型需要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低中端车型主要聚焦AEB、辅助驾驶、高速NOA,而高端车型则追求更舒适的座舱体验、城市NOA乃至全场景自动驾驶。”汪凯称,真正的分水岭在于能否帮助车厂用合理的成本实现功能与安全的平衡。
对此,芯擎给出了12组不同的芯片大矩阵,在“龍鹰一号”和“星辰一号”的基础上,芯擎发布“龍鹰一号Lite”“龍鹰一号Pro”“星辰一号Lite”以及AI加速芯片,全面升级的“龍鹰二号”芯片预计明年正式推出,从而满足主机厂多样化的装载需求。
这样的产品布局也正在转化为商业势能。据介绍,目前“龍鹰一号”已在海内外多家车厂定点达30余款主力车型,为包括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一汽红旗和大众、斯柯达品牌在内的全球车型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芯擎也是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首个成功“拿下”国际市场的供应商。
舱驾融合重构产业格局,开放生态成破局关键
在半导体产业,产能投资成本与周期远高于其他行业。面对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车企对芯片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其量产实力与上车经验,又需要芯片厂商具备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面对这一产业背景,高度集成的“舱泊一体”“舱行泊一体”计算平台正加速普及,其通过降低主机厂的研发投入和时间成本,逐渐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主流技术方案。
芯擎基于“龍鹰一号”开发的“舱行泊一体”单芯片解决方案,实现在一颗芯片上实现了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的高度集成,搭载该计算平台的吉利银河E5纯电SUV,高效集成了AVM、APA全自动泊车等功能。
舱驾融合的趋势,正是市场从过去的分布式EE架构迈向域集中式EE架构的缩影。随着传统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收敛,产业链价值走向技术纵深环节,新的协作形态也随之而来。
在汪凯看来,真正的平权还需要产业链“拧成一股绳”。“芯擎希望以芯片为支点,始终保持开放合作的初心,不断夯实‘大生态’模式,打破技术的壁垒,消解系统的封闭,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力量都能在芯擎的平台上大展拳脚。”汪凯称。
汪凯介绍称,基于“星辰一号”7nm车规芯片,芯擎科技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全场景生态平台“芯擎方舟”,从芯片基础能力,操作系统、系统软件、中间件、算法算子库、AI工具链,生态方案等方面开放赋能,提供一站式的算法开发和端到端的大模型部署,同时具备数据流调优,规划控制整车适配,以及数据闭环端云结合的能力。
封闭的系统只能造出盆景,开放的生态才能孕育出森林,这同样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企业的生存法则。从定义智驾平权到重构产业生态格局,芯擎科技始终秉持一个信念:让技术真正成为普惠工具,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成长,携手推动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