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网络平台“钓鱼”,打造“高知”人设,假借恋爱名义“收割”……近日,北京通州警方精准预警、快速出动,成功劝阻一起网络交友诈骗案,帮事主挽回损失8万元。
3月10日15时许,通州公安分局临河里派出所接到辖区某银行电话报警称,一位杜女士执意向一所谓的“外交账户”转账8万元,怀疑其遭遇诈骗。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赶往现场进行劝阻。
在确定杜女士还未进行相关转账业务后,民警耐心劝导,解释各种诈骗手法,希望杜女士能够醒悟过来。一开始,面对民警的询问,杜女士存有一定的戒心,并且对微信上所谓的“男友”身份深信不疑,坚持要汇款帮助“男友”协调工作。经劝导,民警在杜女士的手机里看到了她与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指出对方发来的各种身份证件均系伪造。最终,在民警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杜女士意识到被骗,并向民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大约半年前,杜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收到了一陌生男子的私信,表示自己单身,希望能和她认识。该男子自称在联合国工作,是一名医生,长期居住在国外,并把自己的工作牌等证件拍照发给了杜女士。长期嘘寒问暖、你来我往的交流,让杜女士深陷“恋爱陷阱”中。对方在获得杜女士信任后,谎称自己要被英国政府派去叙利亚工作,自己不想去,需要花费8万元用于协调换人。为了帮助“男友”达成目的,杜女士便着急到银行给对方汇款,幸好民警及时到场劝阻,才让杜女士避免了损失。最后,民警帮助杜女士下载并注册了国家反诈APP,进行了详细的反诈宣传教育。
通州警方提示广大群众,一是提高防骗意识。当下诈骗套路层出不穷,骗子利用人们的信任和情感进行侵害。网络交友务必谨慎,保持理性,增强防范意识,切莫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迷惑。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交友时切不可轻信对方,杜绝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姓名、职务、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盯上。三是时刻保持警惕。对于任何金钱需求,都要特别保持清醒,不轻易转账或参与任何投资项目。一旦发现可疑行迹,及时向警方求助,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与个人幸福。
编辑 甘浩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