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
在汕头湾海底68米深处
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
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
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宣布贯通!
这条设计与建设难度堪称“世界级工程教科书”的穿海工程,以5年鏖战攻克17条断裂带、抵御海域高压的硬核实力,书写了中国高铁穿海新传奇。它的贯通,不仅刷新了我国高铁建设的多项纪录,更标志着汕头在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征程中迈出关键一步,对东南沿海高速铁路交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它不仅是一条连接物理空间的隧道,更是一道贯通经济发展、文化纽带与侨乡情缘的“大动脉”。从区位跃升到产业赋能,从文旅破圈到侨乡新篇,汕头将以这条海底隧道为通途,加速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
区位跃升:
重塑区域交通格局
从厦深铁路动车进城,到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汕尾至汕头南段开通运营,到漳汕高铁动工,再到汕头高铁站新站房启用,回顾近年来,我市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快建设“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推动形成外联内畅、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服务引领粤东地区加快融入湾区建设。
汕汕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东地区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作为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是高铁穿海入城的关键节点。
然而,作为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速铁路海底隧道,建设过程面临在高烈度地震区穿越密集断层破碎带、海域高水压环境、海域高等级侵蚀性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世界级难题,建设难度国内外罕见。历经5年攻坚克难,终于取得“硬联通”的重大突破,使汕汕高铁最后20公里的“卡脖子”路段实现贯通,直接打通了汕头市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物理阻隔。
这条海底隧道的贯通,不仅改写粤东交通版图,更让汕头这座百年商埠向着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全速进发。汕汕铁路全线通车后,高铁穿海入城,运能将从目前日均开行24对列车提高到50对以上,汕头至广州的时间将缩短至90分钟,粤东“融湾”的时空距离翻开新篇。
向未来展望,汕汕高铁意义远不止于此。
汕汕高铁与广汕高铁、漳汕高铁、福厦漳高铁、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共同构成国家东南沿海高铁通道,途经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5个城市,未来将打通大湾区经粤东、海西经济区直达长三角的通道。届时,汕头站不再是高铁网络的“末梢”,而是成为连接珠三角、对接长三角、辐射粤东赣南的枢纽节点:向东联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直抵珠三角腹地,向北辐射长江经济带,实现往南到广州、深圳90分钟通达,北上厦门60分钟、至上海也仅需6小时左右,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格局,凸显区位优势,推动汕潮揭都市圈交通路网再次“提速”。
产业提速:
大动脉激活经济圈
汕头湾海底隧道的贯通,将为汕头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汕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同时,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平台,落地了一批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重点项目,有效拓展了经济纵深,极大提升了集群规模、产业韧性、发展竞争力。
交通半径关联经济半径。作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是打通区域连接、构建交通枢纽、促进融合发展的城市“大动脉”。随着汕头湾海底隧道的贯通,汕汕高铁全线通车在望,加上漳汕高铁的推进,汕头市域将形成350高铁双通道,汕头临港经济区、六合产业园、高新区等核心产业平台、功能区实现高效联通,将加速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依托350公里时速的“高铁速度”,汕头可更紧密更高效地承接大湾区创新资源与产业转移,深汕深度协作的“飞地经济”、跨区域“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借势发展,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将迎来更强动能。
文旅破圈:
全域旅游乘势而上
隧道的贯通,让汕头文旅经济“持续长红”更有底气。
近年来,潮汕文化强势“出圈”,汕头荣登“网红城市”潜力榜十强,英歌走出国门,潮剧首登春晚,小公园开埠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旅IP好戏连台,逛骑楼、赏烟花、品美食、看演出、观非遗,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汕头。今年春节假期,汕头旅游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据大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汕头共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旅游收入62.65亿元,同比增长43.47%,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汕头文旅产业持续红火的背后,离不开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蔚蓝大海上,苍茫群山中,高速铁路穿行南粤大地,从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广州,到有着“百载商埠”“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等美誉的汕头,汕汕高铁风驰电掣一线牵。
一趟趟疾驶而来的高铁列车,为汕头这座网红文旅城市持续增添“流量”:汕汕高铁汕尾至汕头南段开通一周年,累计到发旅客约456万人次;依托新站房的正式启用,汕头站2024年全年到发旅客964万人次,到达旅客数同比增长8.3%。今年春运,汕头站与汕汕高铁客流双双创新高:汕头站到发旅客达164.5万人次,同比增长32%,创历年春运客流量新高;汕汕高铁到发旅客达7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
随着海底隧道和汕汕高铁全线贯通,粤港澳游客“早饮广式早茶,午品潮汕牛肉火锅”的便捷体验指日可待,小公园开埠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东海岸新城等文旅地标充分激活,潮剧、英歌舞等非遗文化可通过“高铁+旅游”走向全国、全球,进一步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
更深层的变革还在于全域旅游要素的优化。汕汕铁路途经的城市均为海滨城市,海洋气息浓郁,海洋文化盛行,自然风光无限,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汕汕铁路的全线开通,将极大促进沿线汕尾、汕潮揭地区与广深、福厦等地的联系,形成跨越闽粤两省的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滨度假游、绿色生态游旅游观光带;还可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加强景区间合作和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客源互通,形成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新格局,极大地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沿线旅游产业大发展。
侨乡新篇:
千里归途变通途
对于海内外的侨胞而言,这条海底隧道更是一条“连心路”。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高速列车迎来送往的,除了源源不断的国内外游客,还有全球的潮籍乡亲。据统计,目前有1500万潮汕籍侨胞遍布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汕头举办“两大盛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2800名乡亲跨越山海、共襄盛举,亲身感受汕头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
汕头湾隧道的贯通,将大幅缩短海内外潮侨回乡的时空距离,“说走就走”的返乡探亲之旅成为现实。集约高效的交通可以吸引更多华侨新生代回乡寻根,推动侨资侨智“归巢”参与家乡建设。汕头也可以依托华侨试验区等平台,通过高铁串联潮商资源,在金融合作、跨境电商、文化交流等领域汇聚侨力,持续放大“两大盛会”乘数效应,构建以“侨”为桥、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放眼当下的汕头,汕头新站恢宏傲立,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汕汕铁路等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海滨路东延即将全线拉通,内联外畅立体交通重塑汕头区位优势,城市能级迭代跃升。随着“3+2+2”高速铁路通道和“5+3+3”高速公路布局越织越密,汕头的“融湾”步伐将越发加速,乡情纽带越织越密,投资合作再上台阶,潮汕文化焕发新机。
未来已来——
汕头,这一著名侨乡、百载商埠、特区新城,正以“世界级工程”重塑发展坐标。当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巨龙穿海而过、疾驰向前,速度重新定义空间,技术突破地理界限,一个屹立粤东、联动湾区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在轨道的轰鸣声中全速飞驰向前!
信息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