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几乎是所有新生儿都会遇到的情况。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也不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所以,宝妈们对新生儿黄疸千万不能小觑。

PART 1

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85umol/L(5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二、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对氧的需要,会产生大量的红细胞。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新生儿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因此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再加上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因此,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造成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1)感染性:

①多为病毒引起的胎儿宫内感染所致,如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②细菌毒素入侵,加速红细胞破坏、损伤肝细胞所致,如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感染性肺炎等。

(2)非感染性:

引起宝宝黄疸的非感染性因素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新生儿溶血症:母亲与宝宝血型不合导致。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多见于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AB型血,宝宝是A型或B型血。其次是Rh血型不合,见于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多发生在第二胎)。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②胆管阻塞: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黄疸呈进行性加重,数月不退,粪便呈灰白色(陶土色)。

③母乳性黄疸:由于最初几天摄入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或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部分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绝大多数母乳性黄疸程度不会特别严重,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也有极个别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umol/L(20mg/dl),需要注意监测随访。

④有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如G6PD缺乏,又称蚕豆病)[2]。

PART 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喂养及生长发育等均正常。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到高峰,1周后开始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

(3)早产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会略长,可延迟到3-4周消退。

(4)黄疸程度较轻,多见于面部,粪便呈黄色;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出生14天内,对于健康的新生儿,通常以黄疸数值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6umol/L(15mg/dl)为正常黄疸范围[2],但也要根据新生儿是否存在高危情况,以及日龄来综合判断。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1)保证充足喂养: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不需要特殊治疗。早开奶、充分喂养是退黄的最佳方式。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至少8-12次。宝宝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有助于黄疸消退。

(2)如何判断是否充足喂养(母乳/配方奶):每次哺乳后宝宝有满足感,可以安睡;每天排尿6-8次;宝宝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墨绿色胎粪,最迟不超过24小时开始排第一次胎粪。进奶好的宝宝第3天后,便便颜色由绿转黄,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次(每次量较多)-10次(每次量较少)。

(3)如果宝宝黄疸程度超过正常值,或者2周后黄疸还没有消退,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治疗。

PART 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高峰不定。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程度较重。宝宝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伴有吐奶、发热、嗜睡、激惹、抽搐、大便发白等表现。如果胆红素急剧上升>342umol/L(20mg/dl),可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3]。

2.如何做好家庭的初步观察?

观察时需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和手足心、巩膜。可在宝宝皮肤表面轻轻按压,如果按压部位没有变白反而呈黄色说明宝宝有皮肤黄染情况。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如果躯干部黄染,则为中度黄染,应引起警惕。如果四肢和手足心、巩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PART 4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1.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1)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消退时间较生理性黄疸延迟,多为生后4-12周或更长时间。

(2)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增长平稳,大小便颜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

2.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任何治疗,随着宝宝日龄和月龄的增加,可以自行消退。有时为了确诊宝宝是否是母乳性黄疸,建议妈妈停三天母乳来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果黄疸明显减轻可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需要注意的是妈妈暂停母乳喂养的阶段,一定要把母乳按时挤出来。

PART 5

黄疸宝宝如何晒太阳?

日光照射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便利的方法,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停止母乳喂养,避免了母婴分离的烦恼,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治疗费用。那么,如何给宝宝来一场舒服且有效的日光浴呢?家长可以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将新生儿置于有阳光照射的窗边,闭门窗避免对流风,室温控制于28℃,戴眼罩,尿不湿保护会阴部,尽可能暴露面、手、腿、足、或胸、背部等皮肤,但也要根据阳光强度及室温注意保暖。非太阳光直射,仅利用散射的光线照射。

注意事项:

1.照射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新生儿皮肤温度及颜色,预防晒伤,并注意补充液体量,充分喂养,喂养后侧卧位,避免吐奶导致的窒息。

2.照射治疗可能会导致大便频率增加,注意随时更换纸尿裤,保持臀部干洁清爽,避免出现红臀。

3.日光照射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短期的副作用,包括皮疹、腹泻等,但症状均较轻微,在停止照射后可自行缓解[4-5]。


划重点!!!

在家中如何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呢?

皮肤黄染一般从颜面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当出现足底及手掌黄染,提示黄疸非常严重,需要尽快处理。

家庭如何护理?

1.适当晒太阳,但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

2.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促进胆红素排泄。

何时需要就医?

1.宝宝黄疸程度较重,进展快,或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生后4周黄疸仍未消退。

2.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或加重。

3.宝宝黄疸同时伴发热、吃奶减少、反应较之前变差、腹胀或吐奶增多、大便发白等不适表现。

欢迎转发

瑞金医院产科病区

撰稿人:季文佳、连家安

指导医师:唐海婷

编辑:张子晴

参考文献

[1] Weiss AK,Vora PV.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onate and young infant [J].Pediatr Emerg Care,2018,34(4):280-283.

[2] 张玉兰,王玉香.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8,63,71-73.

[3] 杨静丽,王建辉.2022版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1):11-17

[4] 李建瑜.游离胆红素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8):575-579.

[5] 李富荣,孙立霞.日光透照对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83-98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