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却"矫不好"的难题?娄星区司法局以破题思维创新实践,创新打造"法护新生"品牌,通过构建"制度创新-精准施策-多元共治"三维治理体系,蹚出一条特殊人群社会治理新路径。3月27日,该品牌深化行动在万宝司法所启动,55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沉浸式法治课堂与靶向式法律服务中,亲身感受"法治护航新生"的实践力量。

机制破冰: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新范式"

面对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帮扶"表面化"、社会融入"低效能"等痛点,娄星区司法局联合辖区娄星律师事务所,创新构建"1+2+N"社会协同机制:以司法局为中枢搭建指挥平台,法治教育与法律援助双轮驱动,联动法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合力。此次活动中,娄底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梁晓希以《重塑人生,点亮社会》为主题,系统构建"法治认知—代价警示—路径指引—案例激励—社会融入"五维课程体系,现场对矫正对象关切的子女政审、外出务工等5类高频问题作出专业解答。

靶向滴灌:"急诊式"服务贯通矫治闭环

"老板拖欠工资,我能直接扣他设备吗?""矫正期间被辞退怎么维权?"面对这些直击生存痛点的提问,由3名资深律师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启"法律急诊"模式:简单问题现场给出专业意见,复杂案件启动"调解优先、诉讼兜底"双轨机制,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矫治闭环,真正做到精准帮扶,靶向滴灌。

长效保障:多元共治解码“矫好”方程式

"法护新生"品牌的创新价值,在于将"单向管理"转变为"多元共治"。司法局与律所签订战略协议,明确律师在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及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职责。下阶段,娄星区司法局将进一步扩大“法护新生”品牌的覆盖面与影响力,积极联合人社、妇联等多部门,构建“法治教育+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的融合帮扶机制,广泛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凝聚起全社会的合力,共同筑牢预防重新犯罪的坚固法治防线,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娄星力量。

从"刚性监管"到"柔性治理",从"被动矫正"到"主动新生",娄星区司法局用法治温度消融社会排斥的坚冰。当梁晓希结束讲课时,那句"社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愿意改变的人"引发全场共鸣——这正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最有力的诠释:用制度创新照亮迷途者的归路,以社会包容筑牢和谐之基,方显法治文明的进步之光。 (通讯员 刘莉 刘思伶)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