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 “两资三能”工程的决策部署,近日,襄阳中院制定出台《关于为全市“两资三能”工程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十条措施》 , 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业链司法保障等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打造中西部 发展的 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司法 服务和保障 。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襄阳中院围绕“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目标,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实行繁简分流+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案件能够快立、快审、快执。强化涉企纠纷的多元化解,通过“合议庭合议、专业法官会议研讨、审委会决策”机制,统一全市涉企案件裁判标准。严厉打击破坏经营秩序的强迫交易、侵犯企业名誉权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规范执行行为,开展“一案双查”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超标的查封等问题,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为构建协同治理格局,推动达产释能,襄阳中院选派精干力量参加市项目推进服务专班法治保障组,对企业诉求进行合理合法合规性审查,并按照“3—5—15”办理时限要求依法妥善处理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大力开展“荆楚雷霆”涉企案件集中执行、终本清仓专项执行活动,努力以最快速度兑现胜诉权益。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大交叉执行等工作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完善失信企业信用惩戒与修复机制,及时将履行裁判义务的企业移出失信名单,便利项目企业在信用担保融资等方面获取资金。支持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释放重整、和解效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为强化创新驱动司法保障,护航技改提能,襄阳中院以中国(襄阳)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核心,在襄阳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县级以上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以及隆中实验室等创新高地全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协同保护工作站。完善“简案快办”机制,实施科创护航计划,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技术成果的保护力度。针对离职员工科技成果权属纠纷,建立快速处置通道,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人才流动的关系。

为完善产业链司法服务,助力强链聚能,襄阳中院加强反垄断司法工作,依法规制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建立产业链纠纷“全周期”化解机制,妥善处理上下游企业的合同纠纷。创新“司法+金融”联动模式,依法规制“砍头息”“套路贷”等融资乱象,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发布涉企典型案例和靶向司法建议,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

下一步,襄阳中院将紧扣“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定位,全力推动“十条措施”落地见效,以高质量司法为全市发展提供有力服务和保障。


来源:孙晓云 丁俐 张昕源

编辑:徐倩

审核: 王洪

终审:周俊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