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的一天,在吉林四平的一个前沿指挥所里,负责督战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收到了来自蒋介石的一纸命令。白崇禧读完以后大吃一惊,呼的一声从座位上就站了起来,焦急地踱起步来,口里还一边说着“这不这可不行,这仗不能这么打”。那么蒋介石下达的到底是什么命令,又为何让久经沙场的白崇禧感到如此的惊讶呢?
白崇禧
我们先从吉林的四平说起。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是四洮、四梅铁路的交叉点,这使得它成为东北最为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6年3月中旬,苏联红军撤出了东北,很快林彪率部抢先占领了四平街,而蒋介石为了争夺四平街,派出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到四平督战。很快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国民党军队继而攻占了长春、吉林。
白崇禧是信心满满,决定乘胜追击,将哈尔滨定为下一个目标,然而蒋介石却给白崇禧下达命令,说军事交给杜聿明指挥,国军不得越过辽河。其实停战是美国方面的意思,可是临阵换将却是蒋介石自己的小算计,他是怕白崇禧再立战功为桂系增加筹码,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蒋介石忌惮白崇禧为桂系将领再树威望,可是白崇禧却基于东北战场形势的考虑,想要劝谏蒋介石收回成命。为此,白崇禧火速的乘坐专机从沈阳飞往南京,态度坚决地表示东北方面的军事务必乘胜追击,否则后患无穷。听完白崇禧慷慨激昂的陈词,蒋介石不为所动,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国防部马上就要成立了,你回去接事,你的想法我交给杜聿明去办”。
杜聿明
事实上,白崇禧虽然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但是在蒋介石的指挥系统里,国防部长只是一个摆设,被明升暗降的白崇禧在就任的同时,兵权已旁落到蒋介石嫡系参谋总长陈诚的手中。
1947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迫于形势紧迫,就在蒋介石准备倚重“小诸葛”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之际,担任了三年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突然宣布要参与国民政府第一任副总统的竞选。
李宗仁
听到这个消息,白崇禧是大吃一惊,赶紧劝阻李宗仁不要躺着浑水。白崇禧非常清楚,李宗仁肯定不是蒋介石心中的预备人选,贸然参选必导致蒋与桂系的冲突。可是李宗仁在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等人的鼓动下,不顾白崇禧、黄绍竑等其他桂系大佬的劝阻,宣布参选。
黄绍竑
1948年4月29日,在副总统的最后一轮竞选中,李宗仁成功击败了蒋介石支持的对象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任副总统。当时流传着美国人打算“以李代蒋”说法,因此蒋介石对李宗仁愈发忌惮,和李宗仁同为桂系手里的白崇禧也因此受到牵连。
孙科
1948年11月,国民党九江指挥所正式成立,这是白崇禧自任国防部长以来,蒋介石首次给他以部队的指挥权。白崇禧借此之机向蒋介石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原则,主张华中只能成立一个战区,以及兵力能够集中使用。
但蒋介石不仅没有采纳,反而免去了白的国防部长职位,而将其调往武汉任华中“剿总”司令。蒋介石这样做,怕的是桂系的两个首领白崇禧和李宗仁两人同时都到中央来,如果一个到了中央,另一个就必须下地方,以免和他产生权力之争。
蒋介石
蒋介石这样调遣的模式,就是担心桂系篡权,双方意见相左,谁也说不动谁。白崇禧带着家人必走上海,甚至放出话来,如蒋介石不答应其“守江必守淮”的原则,绝不接受蒋介石的任命。
白崇禧刚到上海不久,蒋介石派来的说客、国民政府委员吴忠信就登门拜访了,一番劝说无果,吴忠信只好作罢。
吴忠信
几天后,白崇禧接到桂系的另一巨头黄竑绍的电话,说是要见一面。白崇禧在电话里就直接问道:你是那个人派来的吗?那就没什么好谈的。黄绍竑答:我当然是那个人派来的,但你听我说,我另有想法。听黄绍竑这么一说,白崇禧也就不再那么反感,答应面谈。
在黄绍竑的公馆内,两人坐定之后,黄绍竑上来就说:你这个小诸葛实在太不亮了,事到如今,你还对蒋家王朝寄予厚望吗?白崇禧一脸的茫然。黄绍竑着说道:蒋介石这样指挥作战,势必会把手上的本钱都给赔光,你这几年在南京,无论官儿做的多大,不过是笼中的鸟罢了,如今蒋介石放你出去,你还不赶快的远走高飞,趁早把广西的几个军掌握起来,一旦时机成熟,你就可以在外面制造形势,逼迫蒋介石下台,让李宗仁出来主政,这岂不是一举多得?黄绍竑的一席话令白崇禧是心服口服,很快他就赶赴汉口,就职华中“剿匪”总司令。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失陷,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败局已定,为挽回中原战场的颓势,蒋介石终于同意了白崇禧的作战方针,提出让白崇禧再兼任徐州“剿匪”总司令,给予他统一的指挥权。但白崇禧这次竟然又拒绝了。
当时国民党的兵力已经被一字排开在陇海线上,白崇禧认为,一旦徐蚌会战打起来,主力无法轻易后撤,保卫淮南必败无疑。但想要重新部署兵力已经来不及了。
白崇禧暗想,这会不会是蒋介石设了一个圈套的,等到兵败之时,就把全部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就冲这一点,这徐州“剿匪”总司令也不能接。但蒋介石却以为白崇禧拒绝指挥徐蚌会战,是因为副总统李宗仁在从中作梗,故意拆他的台。于是下令给保密局局长毛仁凤制定了一套暗杀李宗仁的计划。
毛人凤
当特务们在李宗仁官邸外潜伏了两个月后,却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的撤退命令,而蒋介石不仅撤销了对李宗仁的暗杀令,还突然热情地邀请李宗仁到他的官邸谈谈心。在讨论了一番当前的形势后,蒋介石自顾自地说:我看我得退休,由你顶起这个局面来同共产党讲和。李宗仁闻言大惊,说:这局面你都干不了,我如何顶得起?
1948年,蒋介石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美国驻华大使馆甚至放出风了说,南京政府今后唯一的出路是与共产党和谈,而蒋介石下野是进行和谈的前提条件。没有美国的支持,蒋介石不仅要输掉战争,而且他的总统宝座也没法做完了。此时蒋介石不得不考虑下野的问题,放出口风,试探李宗仁的态度。
李宗仁这边还没有同意,蒋介石那边要下野的消息已经是传遍海内外,白崇禧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12月24日,在汉口的白崇禧发出《亥敬》电致蒋介石,我们来看看这封电报到底是怎么说的。
一、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
二、由民意机关向对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
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解决。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发表了《引退谋和文告》,文告中说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白崇禧看了后非常不满,他打来电话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身,何以假为?他已经从代总统这个称呼中看出情况不妙。
果然蒋介石刚下野,立马就回到了溪口老家,装上了7部电台,在幕后遥控全局,明着说五年不再干政,让桂系的人去和共产党谋和,暗地里却借此拖延时间,把大陆的黄金与军事装备全部的运往台湾,还顺水推舟把国民政府的烂摊子丢给了桂系。
4月1日,以黄绍竑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共和谈,国民党方面提出双方划江而治。两周后,黄绍竑带着拟好的《国内和平协议》返回到了南京,并且转达了中共方面的意思。解放军政治要过江,军事也要过江,但可以为桂系留有十分宽广的出路。
李宗仁看了这样的和谈条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此时的白崇禧却强烈反对。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谈判破裂。这个时候解放军百万大军已经饮马长江头边断路,随时准备渡江南下。
直到此时,李宗仁、白崇禧等等才发现,自己能够指挥的也只有桂系的30万兵力,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一个也不听调遣,白崇禧自知已经无力回天。
4月23日,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势不可挡,南京解放,5月16日,武汉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此时已经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风雨飘摇。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三天后,解放军占领广州,国民政府迁往四川。
这个时候白崇禧终于对李宗仁说,你还是去昆明休息休息吧,让蒋先生复职,我来出面调处。
在广州还没被解放之时,蒋介石曾在广州的黄埔军校的密室里召见了白崇禧。虽然此时蒋介石和李宗仁两人的这个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但是手握兵权的白崇禧仍然是蒋介石想要拉拢的对象。蒋介石娓娓道来,回顾当年北伐出师,你当了我的参谋长,我们两人精诚团结、合作无间,所以能够取得全国统一,其后我们两人分道扬镳,以至于同室操戈,及七七事变,我们两人又携手合作、并肩作战,终于获得了抗战的胜利,有了这些历史教训,使我个人深信,今后局势无论如何困难,只要我们两人同心同德,彻底合作,则事尚有可为。
这一番话彻底触动了白崇禧,引起了他内心的共鸣,坚持不投降的白崇禧仍然认为只要跟蒋介石齐心合力,内战仍有挽回的余地。而这个局面恰恰是李宗仁处理不了,此时的白崇禧心里已经偏向蒋介石了。
当前局势没有转圜的余地,在蒋介石的干涉下,李宗仁没有任何作为,也疲于再管,索性就随了白崇禧的意思自己去休息,让白崇禧再去和蒋介石商量。
11月4号,白崇禧就拟定了一个蒋、李妥协的方案,其中包括:
一、蒋介石复职
二、李宗仁回任副总统,但因为李宗仁患有胃溃疡,急需赴美就医,并借以在美国进行外交活动。
三、白崇禧取代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可是苦等了5天,白崇禧才终于等来了蒋介石方面的答复。答复是这样的:
一、蒋介石同意复职
二、李宗仁不能出国
三、白崇禧可以出任行政院长,但不能作为蒋李合作的条件。
至于国防部长这个要职,蒋介石提也没提。
12月5日上午8时,李宗仁带着家人与秘书人等,径自从香港启德机场飞赴美国治疗胃病。至此李宗仁离开了祖国,黄绍竑则留在了大陆,白崇禧身处海南,等着自己的桂系余部退出大陆,他还亲自率领十几艘舰船去广西的钦州龙门港接自己的残余部队。
白崇禧苦等了好几天,也没有等来一兵一卒,不久后,在李宗仁和黄绍竑的百般劝阻下,白崇禧还是追随蒋介石飞赴台湾。当年白手起家、共闯天下的桂系三巨头,30年患难与共的兄弟却各奔东西,在中国近代史上名噪一时的桂系集团宣告瓦解。
刚到台湾的白崇禧还想重整旗鼓,他请蒋介石派船舰前往海南岛,希望能找到桂系残余部队。
白崇禧之所以跟着蒋介石来到台湾,就是一心想着终有一天能够再跟蒋介石合作反攻大陆。尽管白崇禧被蒋介石用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闲职被敷衍了事了,但是白崇禧仍然认真地面对每一次会议,即使这些会议的结论无人在意。
李宗仁曾经评价白崇禧说:健生的做法过于天真率直。指望着能够和蒋介石合作,蒋介石这人对人是毫无诚意,唯之玩弄权术,当他要利用你的时候,不惜称兄道弟、歃血为盟,一旦兔死狗烹,就要置人于死地。可白崇禧不这么认为,他自言总统是重用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听。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职总统,随后蒋介石的嫡系爱将陈诚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二任副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渐渐烟消云散了。后来白崇禧也就隐居了,即使白崇禧已经这般的闲云野鹤,但是蒋介石仍然没有放松对他的警惕。
白崇禧寓所的不远处,永远停着一辆车牌号为155429的民用吉普车车,永远监视着白家人的动向。白崇禧要是出门,吉普车就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连白家人出门看电影也不例外。
很快这么明显的监视活动就被白家人发现了,所以他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从来没有回应,最后是由副总统陈诚来跟白崇禧谈,陈诚跟他说这些人并不是跟监的特务,而是保护你的便衣。
陈诚
1965年,李宗仁夫妇冲破层层阻难重返大陆,在北京受到热烈欢迎和礼遇,而在海峡相隔的对岸,李宗仁回国这一举动却成了击垮白崇禧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6年的12月1日,白崇禧在台湾去世,葬于台北回教公墓的最高处。
回顾蒋介石与白崇禧几十年的分分合合,北伐战争的时候精诚合作,到蒋桂大战,兵戎相见,抗战爆发,又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国共内战,争权夺势,直到蒋家王朝在大陆彻底的败落,白崇禧还是选择跟随着蒋介石这个斗了几十年的人去台湾,谋划着东山再起。
而白崇禧的离世,蒋、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也就此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