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高喊着脱亚入欧,日本为此努力了近百年,结果仍旧是欧美眼中的异类。
1968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提出了韩文专用的计划,1970年开始全面禁止汉字,可直到如今,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仍旧保留着汉字。
当年中国衰落之时,周边国家忙着分割与中国的关系,高喊着去中国化,试图融入西方社会。而今中国再度崛起,日韩等国赫然发现,一切都逃不脱真香定律。
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4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01 日本:脱亚入欧
日本,孤悬在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国,在古代时期,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从汉字到茶道,从建筑到服饰,处处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烙印。
1853年,黑船事件爆发,美国用武力强行打开日本国门,西方的强大自此刻入日本的印象之中。1868年,痛定思痛后的日本发起明治维新运动,全面向西方学习。日本船小好调头,几乎是同一时间,日本明治维新,清政府洋务运动,日本成功实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而满清仍旧是那个腐朽落后的满清。
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脱亚论》,鼓吹脱亚入欧: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强大后日本,试图与亚洲这帮穷邻居,做彻底的切割,一心想要融入西方列强的阵营之中。日本所谓的脱亚入欧,其本质不过是为了侵略,扩张日本领土。西方列强,成功崛起的关键在于殖民扩张,在于对殖民地掠夺以补充本土,日本想要融入西方社会,不过是为了此后的侵略战争,披上一层文化幌子。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10年吞并朝鲜,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势力缩回日本本土。
日本在所谓的脱亚入欧思想指导下,是一场场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战争罪行!其本质就是侵略!
数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又岂是一句脱亚入欧能够抹除的?日本追求西方文明,抛弃儒家价值观,迷失本心,只剩下膨胀的野心,实力与野心不配位,所谓的脱亚入欧不过是西方列强手中的一颗棋子。
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赢得轻松,1939年诺门罕战役爆发之时,英美各国自顾不暇,日本惨败。北上战略失败,南下资源通道被美国把持,冒险一搏,赌上国运发起珍珠港偷袭,2颗原子弹的爆炸让日本认清现实,也认清了自己的地位。
二战后,日本一心跟着美国后面混,全面倒向西方社会,最终也混入了G7,成为全球有数的工业强国,可这并不代表日本就真的成了欧美的兄弟。
20世纪60年代日本集成电路崛起,美国强行逼迫日本退出市场,日本以举国之力研发半导体,到70年代,日本家电风靡全球,威胁美国产品地位之时,美国国内鼓吹日本威胁论,1985年广场协定让日元急剧升值,出口遭受重创。1986年的《日美半导体协定》,强行关闭美国市场,并且打开日本市场,直接重创日本半导体产业,让日本迎来失落的三十年。
02 韩国:去中国化
如果说日本是在大海中试图驶向西方彼岸的航船,那么韩国就像是在文化十字路口徘徊的旅人,一边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边是渴望独立的民族意识,这两者之间的极限拉扯,构成了韩国独特的历史脉络。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地位,学习汉字,尊崇儒礼,数千年的民族记忆,早已将儒家文化刻入韩国的民族基因中。
1446年,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李裪,编纂《训民正音》创制了韩文,通过表音文字的方式简化汉字的学习,那个时候的韩文更多的是对汉字的辅助注解,只在普通百姓流传,上层贵族根本不屑一顾。可谁能想到,这种让上层贵族看不上的文字,最终成了其子孙后代使用的主要文字,历史有时候挺喜欢开玩笑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满清政府的惨败,朝鲜与满清政府之间的宗主藩属关系崩溃,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内部开始反思,一方面需要摆脱中国的影响,重新确立朝鲜民族的身份定位,另一方面寻找救亡图存的出路。于是乎,朝鲜半岛第一次去中国化运动应运而生,废除汉字也成为首要目标。伴随着日本吞并朝鲜,推行日化教育,朝鲜半岛的这场去中国化运动也宣告无疾而终。
二战之后,韩国独立建国,为了彻底摆脱殖民历史的阴影,同时也为了积极靠拢美国这个新大哥。韩国掀起第二次去中国化运动。1948年,韩国建国同一年,政府便颁布了《韩文专用法案》,强制要求学校教授韩文,行政公文使用韩文,甚至连人名地名都要用韩文来标记。
韩国政府以莫大的决心,与过去决裂,建立一个全新的文化体系,可却颓然发现汉字早已融入韩国民众的生活之中,强制废除只会引发社会动荡。于是,韩国政府不得不妥协,允许汉字有限度地回归到社会生活中。
20世纪60年代,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以民族主义为旗号,再次打起废除汉字的主意。1968年韩文专用计划被提出,要求在1970年开始全面禁止汉字,韩国开始第三次 去中国化运动。在朴正熙政府的高压政策之下,韩文成为了韩国唯一的官方文字,汉字几乎从韩国的大街小巷消失,仿佛被一场无情的风暴席卷而去。
03 文化认同的迷失
日本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一路狂奔,韩国也在去中国化的道路决绝而坚定,看似拜托了过去的影子,实则在更深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日本用西装革履代替了和服木屐,西餐咖啡取代了和食抹茶,日本民众过上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然而,这种表面的西化,并不能让日本真正融入西方文化的怀抱。身在欧洲的俄罗斯,彼得大帝西化改革数百年时间过去,俄罗斯仍旧是那个被西欧列强所不容的“乡下人”,更何况一个身在亚洲的日本呢?
韩国的去中国化,废除汉字后,与过去切断后,看不懂古代文化典籍,读不懂历史,文化传承已出现断层。凭着臆想,韩国创造自己的历史,让世界贻笑大方。
东西方文化冲突,在韩国与日本身上尤为明显,无法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就难以真正融入西方文化,就像一个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旅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更为关键的是,脱亚入欧带来的地缘危机。日本韩国一心融入西方社会,却又无法真正融入,结果就是成为欧美大国竞争的马前卒,出人出力最终不过是炮灰的命。而在亚洲地区的合作上,也因为日本这种脱亚入欧的心态与前科案例下,其他国家总会抱着警惕与戒心,难以真正深入合作。韩国更尴尬,朝韩对峙的前线阵地,安全上依赖美国,不得不在中美等国之间周旋,既想要去中国化,摆脱中国影响,又害怕惹怒邻居,招来祸端。
04 真香定律
但是再多的政治算计,都挡不住经济的真香定律。
日本和韩国,固然站在了工业生产链的上端,却面临着国内市场不足的天然缺憾。而中国,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为日韩的优质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成为推动三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日本的高端制造、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相结合,将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呢?这就好比将三把锋利的宝剑合为一体,形成了一把无敌的神剑,能够斩断一切阻碍,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区域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三国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的竞争。
中日韩三国,人口总数将近16亿,2024年三国GDP总量多达22万亿美元,占据全球GDP总量的20%以上,一旦中日韩三国真的打成区域一体化,将是足以撼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大事件,直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才是美国一直破坏中日韩区域一体化的内在原因。
终章
固然,日本依然在走着脱亚入欧的道路,韩国依旧执行着去中国化的政策,可在经济大势的真香定律下,终究是徒劳无功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哪有一起搞钱来的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风雨的洗礼,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在美国掀桌子搞脱钩,欧洲爆发能源危机,俄罗斯深陷战争漩涡这样的时代关口,抱团取暖才是正道。
从“脱亚入欧”到“东亚共舞”,这场跨越140年的历史大戏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通过否定过去来证明自己。当中日韩放下“谁当大哥”的执念,东亚才能真正找回盛唐时期“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底气。毕竟,能定义未来的,从来不是地理课本上的分界线,而是文明共生的智慧。
作者:青衫弹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评论、赞赏,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