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公开对菲参议院初步调查结果进行发布,讲出杜特尔特被抓真相。

其内容直指菲律宾主权遭践踏、法律程序被架空,甚至这一真相就连美国精心设计的“战略棋局”也被撕开裂痕。

那么杜特尔特被抓真相到底是什么?而这个真相是否不只马科斯政府,就连美国都已经无法掌控了呢?



24日,菲律宾多家媒体报道,在菲现任副总统莎拉办公室里,有一名工作人员收到了一条“炸弹威胁”短信,当时所有人立刻就被紧急疏散。

同样的事情其实在很多国家中都“屡见不鲜”,像是去年美国竞选总统的时候,哈里斯的办公室就遭遇过“枪击威胁”。

在党派竞争的情况下,总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只不过这件事放在菲律宾,则需要换一个名字“家族斗法”。

自从马科斯家族和杜特尔特家族公开撕破脸后,家族争斗已经成为菲政坛主旋律,如今随着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出现,这一趋势更呈现“白热化状态”。

自从11日杜特尔特被捕且连夜送往海牙,次日莎拉也启程前往荷兰后,并一直停留在当地,以应对其父亲在国际刑事法院的案件。



所以当国际刑事法院进行首次首次聆讯,莎拉也出现在了法庭的公众席之上,那么这就说明马科斯政府——乃至其背后的勾连国家——就得逞了吗?事实还真不一定。

毕竟在菲国内还有杜特尔特家族的拥簇者与帮助者在处理其他相关事宜,比如马科斯的姐姐伊梅就是其一。

大约10天前,伊梅就带领菲参议院决定对于杜特尔特被拘留一事,开展所谓的紧急调查,并宣称要查明“真相”。

这一消息一直都牵动着马科斯家族的心弦以及整个国际社会舆论的眼睛,日前这一结果终于新鲜出炉。

3月27日,伊梅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初步成果展示”,经过调查菲参议院认为前总统杜特尔特被逮捕过程中明显遭受到了“权利侵犯”



因为在菲法院没有发出逮捕令的情况下,外部势力(国际刑警组织)参与的逮捕行动,违反了菲宪法规定的“保障自由和正当法律程序”权利。

那么伊梅说得对吗?要理解这场抓捕的根源,我们必须回到杜特尔特执政时期,即一切事情的起点……

2016年上任后,杜特尔特发动起一场“禁毒战争”,这场行动在菲国内支持率一度超过80%,但其中涉及到的人员死亡却引发国际争议。

有趣的是,过了两年之后,国际刑事法院(ICC)忽然表示出对此事的关注态度,并且直接宣布对杜特尔特展开“反人类罪”调查。

然而,当时间轴拉进到2019年3月菲律宾正式退出ICC,此刻调查虽然未定论,但无疑菲律宾已经不再受到ICC管辖。



时下的症结点也就出现在了这里:一个已经“退群”的国家,为何突然配合ICC抓捕自己的前总统?

回顾事件始末,马科斯政府对此事的配合程度堪称“殷勤”,不仅迅速就把杜特尔特移交给海牙方面,更是扬言要“照本宣科”抓捕他的政治盟友。

这种反常举动,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存在“权力倾轧”的影子。毕竟杜特尔特执政期间已经累积了深厚的民意基础,而马科斯家族却因为老马科斯独裁统治垮台后,花了数十年才借助选举重返权力巅峰。

甚至于在其重爬“政治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有外部势力存在的痕迹,影响着整个菲律宾政坛走向。

此番伊梅公开质疑抓捕程序违法,并强调“菲律宾主权必须优先”,算是揭开“遮羞布”的一角。



至于15日至16日,达沃市爆发3万人规模的抗议游行要“杜特尔特回家”,而马尼拉等地示威者更是直接谴责马科斯政府" 背叛国家",则算是彻底将这块“布”掀翻。

那么站在马科斯背后的是谁?虽然菲律宾政府否认“外部干预”,但仍然有不少线索将“矛头”指向了美国。

杜特尔特任内一改菲律宾长期亲美立场,积极推动中菲经贸合作,这种转向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年末,美菲直之刚刚完成两项“要务”,其一为两国预计签署军事情报共享协议,允许两国共享机密信息。

其二菲律宾军方准备从美国购买“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此举直接被很多专家认为就是马科斯政府对美缴纳的“投名状”。



对于菲律宾来说,马科斯政府自然可以从这些事项上找到“靠山”。对于美国来说“算盘”也很清晰,那就是通过扶植马科斯来震慑“一些亚太国家”。

完成这一事件的前提就是“扳倒”杜特尔特,毕竟在5月份的中期选举中如若杜特尔特家族势力获胜,那么一切“布局”将沦为空谈。

然而令美国也无法“掌控”的是,马科斯政府无法阻止参议院的调查,更无法掌控菲律宾民意的反弹。

正如伊梅所揭露的真相那样“菲律宾根本没有义务配合ICC”,其潜台词就是,如果连本国法律都可以为外部势力让路,菲律宾的主权尊严将荡然无存。

此番对于杜特尔特被抓真相,至少暴露了3大真相,首先就是ICC的逮捕程序被质疑为“政治追杀”,并非空穴来风。



对此我国外交部早已经公开发声,要求ICC需要“依法审慎”行使职权,就是希望点醒ICC“不要随便蹚这滩政治操纵浑水”。

其次则在于马科斯政府比起国家长远发展,更加注重派系和个人利益,甚至不惜为此“出卖主权”。

最后则是“霸权主义正在遭遇反噬”,虽然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司法手段重塑国内格局,美国更是希望美菲联合改变东南亚地缘格局,却低估了菲律宾民众的主权意识。

这一点在27日下午开始举办的博鳌论坛上得到了“专家认证”,陈相秒先生公开表示,随着28-29日美防长访菲开始,美很可能逐步降低对菲安全承诺。

这无疑证明了当下美国随着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公开,已经无法掌控局面,并有意逐步同马科斯政府进行“切割”。



更证明了正视民众声音,追求多极化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新华社《菲律宾副总统办公室遭“诈弹”威胁》

澎湃新闻《全球前瞻|韩国政坛迎来“激荡一周”,美防长访问“印太”首赴菲律宾》

新华社《菲律宾参议院将调查杜特尔特被拘留一事》

新华网《菲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前总统杜特尔特在被逮捕过程中权利被侵犯》

澎湃新闻《外交部回应美菲将签协议允许机密共享:维护本国安全唯一选择是坚持战略自主》

澎湃新闻《博鳌论坛|美防长今起访菲“展现愿景”,专家:美或减低对菲安全承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