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小时候听评书,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桥段:
某个小国某日忽然派来一个使臣,跑到中国朝廷上给皇帝和大臣们出了一道难题。如果中国皇帝大臣们解决此难题,那么这个番邦小国便会“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如果中国解决不了难题,那么该小国便会“十万大军犯汝边境”。
从正常逻辑讲,这种小国威胁大国的情节其实不可能出现的,但却也表现了国与国之间外交中的一种政治博弈现象——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展现了两国外交的计谋和智慧,非常有趣。
煮茶今天讲的故事,就是这样一场真实的政治博弈,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全是套路。
来自属国的表章
1803年,统一了安南(越南古称)全境的旧阮军阀首领阮福映建立阮朝,并向清朝嘉庆皇帝上表,请求清朝皇帝御赐新国号。
话说安南在唐朝以前本来是中华领土,唐末割据之后,则转变为中华的藩属国,向中国历朝大怪兽称臣。
阮福映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十六世纪,统治安南的后黎朝式微,安南长期分裂内耗,最后形成了北方郑氏(郑主)和南方阮氏(阮主)对峙的局面。
郑主控制的地区一般称为“北河国”,以升龙(即今河内)为中心,是安南传统的领土。
阮主控制的地区一般称为“南河国”或者“广南国”,以富春(即今顺化)为中心,是安南十六世纪以后向南方侵略扩张之后新占领的领土。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阮主的广南国治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西山朝起义,著名的阮氏三兄弟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先后打垮了阮主、郑主势力,并将早成傀儡的后黎朝推翻。
相对于西山朝阮氏政权,原来的阮主政权一般被习惯称为“旧阮”。
阮福映是旧阮贵族,西山朝消灭旧阮时,年仅十五岁。这个年龄放到现在,还只是上高中的年纪,但在西山朝的追杀下,阮福映迅速成长。
他与当时在安南传教的法国传教士建立联系,接触到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与跟随他的家臣一起流亡暹罗(泰国古称),一方面亲自垦荒,自给自足,另一方面给暹罗国王当雇佣兵,通过替暹罗作战,赚取奖赏,作为购买西式军舰的军费。
卧薪尝胆多年,阮福映终于等来了机会,趁着西山朝内讧,开始复仇之战。他手下的西式军队素质远远高于西山朝的传统军队,最后打败了西山朝。十九世纪初,阮福映统一了安南全境。
阮福映可以说是相当于中国勾践、日本德川家康一般的历史人物。
统一后,阮福映开始对西山朝展开了无情的报复。西山朝所有活着的宗室都被凌迟处死,又进行五象分尸,再被大象踩踏。西山三兄弟的尸骨被从坟墓中掘出,身体被捣毁扔掉,头颅囚禁在监狱中。
求号“南越”背后的套路
1803年,阮福映派遣大臣出使清朝请封。
现在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一场十分微妙的政治博弈。
阮福映一开始的意思,是希望清朝赐国号“南越”。“大越”是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安南王朝的国号,阮福映在“安南”、“大越”中各取一字,就变成了“南越”。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解释。实际上阮福映不可能不懂历史。
“南越”二字在历史上实际来自于赵佗的“南越国”。
秦朝末年,秦将任嚣、赵佗率兵平定岭南。后来任嚣去世,赵佗割据为王,建立了南越国,其治下的土地包括了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安南的北部。
传统的安南史料一直把赵佗看作安南正统王朝,命名为赵朝。(直到近代以后,赵佗及南越国才被越南人视为侵略者政权,排除出本国历史。)所以越南历史上曾有一种恢复南越国领土疆域的野心。
阮福映所提的“南越”两字作为国号,这时除了安南本土之外,还把广东和广西包括进去了。
嘉庆皇帝一听,非常不乐意。
清朝的大臣们也不是不懂历史,觉得“南越”两字,对于安南来说,很不合适。这封了南越国,两广之地可就尴尬了,日后搞不好还会膨胀安南的野心。
打个不正经的比方。假设某个皇帝割据了海淀区,可以建立一个“大海淀帝国”,但如果偏要建号“大北京帝国”,那么就等着东城西城通州大兴等地的皇帝们用吐沫星子淹死吧!
话说现在世界上还有因为国名起得不合适,一直让邻国不爽的国家。比如欧洲的马其顿共和国,其国土实际上只是传统“马其顿地区”的一小部分,更和历史上“马其顿王国”——也就是亚历山大帝国完全不是一码事,结果长期被邻国吐槽,尤其一直被希腊的口水糊脸。
阮福映申请这个国号,就算没有领土上的野心,也有国名上讨便宜的嫌疑。
清朝的对策
清朝皇帝很不爽。
但既然阮朝有此请求,清廷也不适合直接否决。
此时阮福映刚刚统一全国,雄心万丈,意气风发,虽然在向清朝称臣,但却并不把大怪兽皇帝放在眼里,态度很强硬:倘若清朝不给封“南越”国号,安南宁愿不受封,不当清朝的属国。
清朝肯定还是希望能够维持中华朝贡体系,多一个属国,面子上自然更加有光。
所以清朝还是需要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
清朝大臣们一合计,便给皇帝出了个主意。
于是清廷的官方答复阮福映说:你们这个国家是先有越裳旧地(越裳系古国名,此处其实是指安南北方的越族发源地),后来又有安南全壤。所以天朝认为,你们的国号,应用‘越南’二字。“越”字代表先世疆域,在先;“南”代表新开拓的藩封,在后。另外你们的领土正好在百越之南,故叫“越南”非常合适!
这招细想起来非常高明。
阮福映显然没想到清朝把这两个字颠倒个顺序,也很不喜欢“越南”这个国号,但又没什么可说,毕竟字还是那两个字,也没缺斤短两。
这样越南的国号就定下来了。这也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次年,清朝遣使出使越南,正式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颁赐越南国王金印一枚。
阮福映也遣使前往清朝进贡并谢恩,双方约定三年一贡为惯例。贡品为黄金200两、白银1000两、其他特产若干。朝贡体系达成。
1806年,阮福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确定新国号“大越南国”。
1839年,阮朝眼见清朝国力日渐衰弱,便废除了清廷赐予的国号“越南”,改称“大南”(意即南方的大帝国,与北方“大怪兽”对应)。当然,阮朝仍然维持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且与清朝进行外交时,仍自称“越南”。故“越南”这个国名,其实也并未中断使用。
一百多年后,1945年3月,阮朝末帝保大帝建立了受日本保护的傀儡政权“越南帝国”,重新将越南定为正式国号。越南帝国只建立几个月,因为日本战败,便向越共交权了。
之后,北越与南越并立。不过无论南北,仍然以“越南”为名。
1976年,南北越南终于合二为一,统一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近邻国家。
恐怕很少人真正知道,这么一个今天熟知的国名,其实正是一场国家外交博弈的结果。
全文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作者互动。有意外惊喜!
(作者煮茶的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文章,请关注微信号“历史阅读”lishiyuedu)
一篇文章帮你读懂圣经中的西方世界历史
奥巴马越南演讲时引用反华古诗,当知该诗背后的越南侵华战争
视若魔王!历史上越南人最畏惧的中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