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宪 薛怡/文图
“范法官,你们真的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啊!”3月27日,南阳高新区法院执行庭庭长范元军接到了一通感谢电话。这源于该院通过“法院+化解办”协同机制,创新处置某房地产公司640个争议车位,在为申请执行人兑现2900余万元债权的同时,预留86个车位保障小区供暖工程,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此前,某建设公司因工程款纠纷将某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工程款及利息3000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名下未出售的640个地下车位。然而,司法拍卖流拍后,申请执行人提出以物抵债主张,而被执行人则以“需预留资金完成小区供暖工程”为由提出异议。一边是企业的胜诉权益亟待兑现,一边是500余户居民冬季供暖的民生需求,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两难局面,南阳高新区法院三次联动南阳市问题楼盘化解办公室,组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反复协商,最终敲定创新方案:554个车位以物抵债抵偿债务2900万元,剩余86个车位的处置收益专项用于小区供暖工程。这一方案既避免了“竭泽而渔”式执行对企业造成的二次冲击,又为民生工程留出资金空间,推动“问题楼盘”向“安心社区”转化。
“每一份案件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记录,背后都是真实鲜活的人和事,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要把法、理、情有机地融于执法办案全过程,让法律的尊严与温度并存。”范元军表示,该院在办案中践行“如我在执”理念,将涉众型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通过府院联动机制精准识别供暖工程的民生属性,以“以物抵债+预留保障”的灵活财产处置模式,促成双方从“对立争利”转向“协同解困”。
此次案件是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府院联动”合力化解执行难题,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仅发挥了人民法院的司法职能作用,也是法院执行部门落实党和国家保障民生工作和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体现,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对优化营商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编审:赵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