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国防部长海格塞斯正式访问菲律宾,称“强化美菲军事合作”。不过,在外界看来,海格塞斯火急火燎的访菲是为马科斯镇场子,担心杜特尔特阵营击败马科斯阵营,美国在菲律宾的投入和布局前功尽弃。

不要小看美国在菲律宾军方的影响力,整个菲律宾军队约60%的高级军官有美国培训背景,且根据2024年美菲新协议,美军在“特殊情况下”可临时指挥菲武装力量。这种深度捆绑让美国对菲军方拥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而自杜特尔特被捕以来,菲军方高层始终态度暧昧,既未公开支持马科斯,也未倒向杜特尔特。海格塞斯此行显然是要向菲军方施压:要么保持中立,要么站队马科斯,但不得向杜特尔特阵营靠拢。

而就在海格赛斯访菲的前一天,伊梅·马科斯(现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亲姐姐)代表菲参议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杜特尔特被捕案调查结果。



伊梅公布了两份关键证据,第一份证据是菲律宾最高法院从未签发过任何逮捕令,菲国家警察总局的所谓"协助国际刑事法院"行动,完全属于马科斯的越权操作。

此前马科斯阵营多次声称在菲高院同意下才执行逮捕命令,现在直接被亲姐姐戳穿了谎言。要知道根据菲律宾1987年宪法第7章第18条,总统调动武装部队必须经过国会授权,而此次调动警察配合国际逮捕的行动,完全绕过了法定程序。也就是说,马科斯指使菲警方逮捕杜特尔特从一开始就是违法的。



第二份证据是菲律宾政府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配合国际刑事法院(ICC)引渡杜特尔特。杜特尔特被捕后,有关菲律宾政府配合ICC行动是否合法在国内掀起巨大争论,更重要的是马科斯此前多次公开表示“不会配合ICC行动”。

此次伊梅亮出的两个证据让马科斯陷入两难:若承认菲警方违法,则整个逮捕行动有可能沦为“政治陷害”;若仍坚持程序正义,则需释放杜特尔特。更重要的是,伊梅作为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其表态被外界视为参议院的“最终态度”,这或是向外界释放的一个特殊信号。



伊梅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菲律宾参议长弗朗西斯·埃斯库德罗针再次表态,强调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将推迟到6月中下旬进行,且在6月2日前不会向萨拉发出任何传票。这一决定直接打乱了马科斯阵营的计划,他们原本希望通过速战速决的弹劾审判,在5月中期选举前彻底清除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

此前马科斯阵营此前通过众议院、律师协会和最高法院三管齐下,试图逼迫参议院提前启动审判程序。菲律宾宪法规定,弹劾案需由众议院发起、参议院审判,而参议长埃斯库德罗的强硬表态,等于给这场政治追杀按下了暂停键。



菲律宾参议长和伊梅一前一后力挺杜特尔特,这一安排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安排的。

正当马科斯被菲参议院、伊梅逼到墙角时,海牙传来的消息更让他如坐针毡。国际刑事法院突然松口,发言人表示“可能批准杜特尔特临时释放”。这个180度大转弯,让原本板上钉钉的跨国司法合作,瞬间变成烫手山芋。

当然,ICC临时释放杜特尔特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菲律宾政府菲政府承认法院的“指导原则”,这等于变相坐实ICC管辖权。其实背后藏着ICC的算计,因为逮捕杜特尔特确实存在程序瑕疵,不如趁着杜特尔特律师提出申请“借坡下驴”,挽回一下声誉。



问题是ICC这一表态算是彻底“背刺”了马科斯,以至于菲律宾政府的回应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菲律宾通讯副部长卡斯特洛先是坚称“菲律宾不承认ICC”,转头又暗示“尊重司法程序”。

最后菲政府发言人直接表示“不接受ICC提议”:若放杜特尔特回来,中期选举可能全面崩盘;若继续关押,就要背上“卖国贼”骂名。



事实上,从马科斯最近一系列表态和动作上看,他已经慌了,此前冻结杜特尔特资产,现在又紧急解冻;从承认ICC管辖权到矢口否认,这些都是一种慌张信号。

在笔者看来,随着5月份中期选举临近,包括美国、菲参议院、基督教会、菲律宾各个政治家族纷纷开始站队、发力,因为这个时候再不表态,最后只可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可能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也有部分势力选择中立,毕竟杜特尔特阵营与马科斯阵营的斗争本质上还是两大家族的权利之争,弹劾、逮捕仅仅打击对方的手段。

原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