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马斯克与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团队罕见集体亮相福克斯新闻网,为大规模裁员政策“辩护”时,一场打着“改革”旗号的政府机器重组行动,正在华盛顿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推进。官方说法是“提高效率”“精简机构”,但数据却冰冷地写下了另一种现实——超过10万名联邦雇员离职,占联邦政府总员工的4.5%,这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一场制度层面的权力重构与政治清洗。



从特朗普年初重返白宫以来,他的团队便马不停蹄地推动“重塑政府”议程,政府效率部成为这一议程的急先锋。马斯克的加入,则为这场“瘦身革命”注入了科技独裁式的效率逻辑。在马斯克的世界里,一切臃肿、冗余、流程化的东西都必须清除。于是,大量联邦雇员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被解职,很多岗位甚至根本没有被正式评估是否必要,就被“优化”出局。

讽刺的是,在接受采访时,马斯克却试图淡化这场裁员行动的力度,称“几乎没有人被解雇”,大多是“自愿离职”或“买断计划”的结果。但数据不会说谎:3万人直接被解雇,7.5万人被“诱导性离职”,这不是“自愿”,而是系统性驱逐。在不少机构,如疾病控制中心、国家科学基金会、FDA、国家公园管理局等,甚至出现了“裁后召回”闹剧——刚裁掉的员工又被仓促召回,机构运转陷入混乱。效率呢?改革呢?只剩一地鸡毛。

而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是效率,而是政治。马斯克和DOGE不是在优化政府,而是在清洗政府,清除那些在第一任特朗普时期“阻碍政策推进”的“体制内反对派”。那些在新冠疫情中与白宫唱反调的CDC官员、曾对特朗普环境政策提出质疑的环保署人员、在移民议题上不配合的司法体系人员,都成为“优先出清”名单上的常客。这不是改革,这是一次高科技包装下的体制性肃反。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既是兑现“Drain the Swamp”(抽干沼泽)的承诺,也是重塑行政体系忠诚度的关键一步。但讽刺的是,他本人似乎也意识到这把斧头砍得过猛。3月6日,他在白宫会议中首度明确划线,表示“裁员应像手术刀,而非大斧头”,表面上是限制马斯克权力,实际上却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可退的政治通道——当改革失败,他可以甩锅;若改革成功,他则可独揽功劳。

马斯克本人也在态度上出现微妙转变。他在接受专访时承认“犯过错”,并一度显得语气缓和,称“会迅速改正”。但这是否意味着真正反思?恐怕未必。在他的技术至上逻辑里,“试错—迭代—修正”本就是流程的一部分。问题是,联邦政府不是特斯拉流水线,公务员也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螺丝钉。国家治理涉及的不是零件效率,而是公共服务的连续性、政策执行的稳定性、人民利益的保障。而这些,正在被无情打碎。



而且,更危险的是,这场“效率清洗”正在为一种新型政治专制创造温床。当一个“政府效率部”可以凌驾于各大联邦机构之上,以“顾问”名义推动实质裁员,当一个硅谷巨头可以被赋予重塑国家体制的权力,那么,这样的“改革”将不再是民主机制下的制度调整,而是资本—权力合谋下的“私有化政府”。今天是裁员,明天是否就可以修改制度?后天是否可以决定政策走向?

表面上看,这是马斯克推动的“瘦身革命”,但本质上,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深层政府”的外科手术。只是这手术既无麻药,也无诊断,更没有伦理。若以“效率”为名就可为所欲为,那最终被牺牲的,或许将不只是联邦雇员,而是制度的底线、民众的信任,甚至是美国所自诩的“民主样板”本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