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代表中国海关总署,与乌克兰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署署长特卡丘克签署了《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以及《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 。这一合作协议的签订,看似是普通的经贸往来,实则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意义非凡,甚至连俄罗斯总统普京或许都未曾料到,中国会在这一微妙时期与乌克兰达成这样的合作,其背后向世界释放出的信号极为强烈。



泽连斯基(资料图)

先看这两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豌豆和野生水产品,对于乌克兰而言,是其重要的农产品资源。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乌克兰豌豆产量颇为可观,此次合作协议所涉及的豌豆,预计占其2024 - 2025年度产量的近97%,年产量接近50万吨。

而其野生水产品的年出口额也超过了5600万美元。这些农产品若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给乌克兰的农业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乌克兰的这些产品能够丰富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贸易结算方式上,双方采用数字货币结算,这一举措避免了因美元结算可能带来的被SWIFT系统限制的风险,增强了贸易结算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也显示出双方在合作中寻求突破传统金融限制的决心。

俄乌冲突已持续数年,给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始终秉持中立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有着广泛合作。



泽连斯基(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国与乌克兰的关系也源远流长,早在1991年中国就率先承认乌克兰独立,此后双方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克兰的优质农产品不断运往中国,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也深受乌克兰市场欢迎。所以,此次中乌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并非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的突兀之举,而是基于双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各自经济发展需求的自然延伸。

不过,这一合作在国际舆论场上还是引发了不同的反应。俄罗斯国内部分媒体对此持有质疑态度,认为中国虽宣称中立,但此次合作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了乌克兰。但实际上,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并不影响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关系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广泛的共同利益之上,不会因第三方因素轻易改变。

中国发展与乌克兰的友好关系,并非针对俄罗斯,而是从自身的外交理念以及全球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美国方面,对中乌合作的态度颇为微妙。美国长期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拱火浇油的角色,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试图通过这场冲突削弱俄罗斯。中乌之间加强合作,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可能打乱了美国的部分战略布局。

美国一直希望在乌克兰事务中保持主导权,中国的介入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对乌克兰的影响力面临挑战。欧洲国家的态度则呈现分化状态,部分国家试图借助中国力量平衡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认为中乌合作有助于推动欧洲地区的多极化发展;而另一部分国家则担忧中国在乌克兰战后重建中的主导地位,害怕自身利益受到影响。



泽连斯基(资料图)

从更宏观的全球贸易格局来看,中乌此次农业合作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多边贸易体制。与乌克兰的合作,为全球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范例。

一方面,中国通过扩大进口乌克兰的农产品,践行了自身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承诺,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担当;另一方面,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是其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自身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契机。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乌克兰能够减少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自身经济的韧性。

长远来看,中乌农业合作可能只是双方更广泛合作的开端。未来,双方或许会在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将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添积极因素。中国一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此次与乌克兰的合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发展机遇。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乌合作犹如一盏明灯,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其所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