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教育遇见生态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育人火花?近日,清怡小学2024级22班创新开展"行走的劳动课堂"主题实践,40余名师生家长走进花野露营生态廊道,通过"知识赋能+劳动实践+情感培育"三维联动的沉浸式教育模式,在春日的泥土芬芳中书写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注脚。
知识开篇,启迪绿色智慧
营地导师以"年轮里的文明密码"为引,从《周礼》"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的古老智慧,讲到现代城市"碳中和"的绿色使命。孩子们指尖触摸着不同树种的年轮标本,在互动问答中建构起"一棵树=15公斤二氧化碳吸收器"的生态认知。这种将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让劳动教育呈现出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心愿寄卡,勾勒美好憧憬
学生们运用综合实践课习得的技法,他们拿起画笔,用心书写描绘着内心的美好愿景。“希望小树苗快快长大,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祝愿地球永远美丽,到处都是绿色”,“希望我能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童稚的笔触间跃动着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班主任姜延红介绍,这种"劳动+美育"的课程融合,是该校"五育并举"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
携手植树,培育绿色希望
家长志愿者示范标准种植动线后,学生们三人成组展开协作:测量株距、挖设树穴、扶正树苗、回填浇灌,每个环节都严谨如科学实验。当自己种下的树苗错落扎根,孩子们挂上专属心愿卡,诉说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额角的汗珠在春光里折射出七彩光芒。
"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更要注入'绿水青山'的时代内涵。"姜延红老师表示,此次课程通过构建"认知-体验-创造"的教育闭环,让学生在具身实践中体会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据悉,该校已将此类生态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特色体系,未来将持续打造劳动实践品牌,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鲜活载体。
通讯员 姜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