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曾经“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用水困境长期制约着当地发展。如今,沪滇协作的自然能提水工程宛如一场“及时雨”,以创新之姿引入“甘泉”,巧妙地将山谷河水提升至山顶,一举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用水的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铺就了“水润之路”。


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地处山区,水资源丰富,但村民生活生产区在半山腰,水源却在山脚,用水十分不便。特别是大量耕地缺水,种植成本较高,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党总支书记王元君说:“每年大秧田村每亩土地需水量约为400至600方,除去降雨外,普遍存在约40方的用水缺口,灌溉用水费用约为60元/亩。经济作物、果林种植都受到很大影响。”2024年初,沪滇协作项目投入资金830万元,


2024年底,自然能提水工程竣工通水。

在经济效益方面,自然能提水项目的实施,全村每年节约用水成本约18万元。项目的实施为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群众种植业发展的积极性将得到极大提升,2025年,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芒果、玉米、生切烟、蔬菜、七彩花生等农作物面积不同程度扩大种植规模,每亩产值有望增加500元以上。此外,该项目还有力助推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后,资产确权移交施甸县由旺镇大秧田村进行管理、维护和运营,

在环保效益方面,自然能提水原理是通过将水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无需接入额外电力,每年可节约电力2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吨。据了解,大秧田村还将借该项目合理利用林地空间、森林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不断壮大特色林下经济,逐步实现林地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目标,构筑一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自然能提水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沪滇协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也为施甸县由旺镇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施甸县由旺镇将逐步从“靠天种地”走向“科技兴农”,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