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伞兵部队(Pakistan Army Airborne Forces)的历史可追溯至1947年印巴分治后。其正式建制始于1950年代,初期受英国军事传统影响,接受英国空降战术训练。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伞兵部队参与关键战役,逐步确立在巴基斯坦陆军中的精锐地位。

1950年代:成立首个伞兵营,隶属于特种作战部队。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首次实战部署,执行敌后渗透任务。

1980年代:扩编为独立旅级单位,引入现代化空降装备。

21世纪:反恐战争背景下,伞兵部队在西北边境反恐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制结构:

特种作战师(Special Service Group, SSG):伞兵部队核心隶属单位,下设多个空降营及支援单位。

主要作战单位:

第1空降营(历史最悠久,承担战略突袭任务);



第3、5、7空降营(侧重反恐与快速反应);

支援分队:通信、工兵、医疗及火力支援单位。

总兵力:约3,000-4,000人(含预备役),占SSG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训练体系:



基础跳伞训练:包括高空高开伞(HAHO)、低空低开伞(LALO)及夜间跳伞;

战术课程:敌后破坏、人质救援、联合火力引导;

国际合作:定期赴土耳其、约旦及中国参加联合演训。

1. 运输与空投平台



固定翼运输机:C-130 (美制,主力机型,可空投车辆及重型装备);运-8/运-9(中国制,近年可能补充,提升战略投送能力)。

直升机:Mi-17(俄制,用于战术渗透);直-10ME武装直升机(中国制,2023年采购,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2. 空降战车与火力装备

ZBL-03轮式装甲车(通过C-130级别运输机实现整装空投,15分钟完成战斗部署;在克什米尔海拔5000米地区机动性远超旧装备);



M113装甲车(美制,逐步被中国装备替代);

反坦克武器:

红箭-8反坦克导弹(中国/巴基斯坦制制,主力反载具装备);红箭-12反坦克导弹(2022年采购,增强单兵反装甲能力)。

PF-98火箭筒(中国制,班组级火力)。



3. 单兵武器

突击步枪:HK G3(德制,逐步替换为中国QBZ-95);Type 56(中国制56式冲锋枪,广泛列装;

狙击步枪:M24(美制)与CS/LR4高精狙(中国制,近年引入);

通信设备: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中国制,提升战场定位能力)。单兵电台(中国制造,可能会采购少量试用)



巴基斯坦伞兵与中国空降兵的合作关系密切,多次举行联合训练与演习;

“雄鹰”系列联合演习中,自2011年起,中巴定期举行空军联合演习,近年逐步纳入空降作战协同内容,中国空降兵(第15空降军)为巴基斯坦提供:重型装备空投技术(如ZBD-03空降战车投送经验);中国的无人机系统也在巴基斯坦伞兵战术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翼龙-2察打一体无人机,2020年采购,用于战场监视与火力引导;彩虹-4在反恐任务中执行精确打击)。

中巴“雄鹰”系列演习中,伞兵协同占比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40%,新增三大课目:

无人机-空降协同突击:翼龙-2压制防空火力后,伞兵快速机降夺控机场;



高原极限跳伞:在拉达克相似地形演练-30℃低温伞降;

智能空投系统实操:使用中国AI算法规划空投路径,误差率降低70%。

中国并未停留在成品武器出口,而是通过本土化生产+技术培训,助巴构建自主保障能力:

卡拉奇装甲车组装厂:可维护升级ZBD-03战车,2025年将实现50%零件国产化;



白沙瓦无人机培训中心:已培养300名巴方操作员,并能改装无人机适配克什米尔地形;

北斗地面增强站:在伊斯兰堡、奎达等地建设基站,定位服务覆盖全境。

此外,巴基斯坦伞兵的战术能力在中国培训下得到提升:中国教官指导巴伞兵将1个连拆分为6个“智能战斗组”,每组配备:

1台小型侦察无人机(中国大疆改制版);

2枚红箭-12单兵反坦克导弹;

北斗战术平板(实时共享战场态势)。

2022年模拟对抗中,此类小组成功迟滞印军装甲营推进8小时。

通过空降部队快速投送能力,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等争议区域形成战术威慑:在阿富汗边境利用伞兵执行高机动反恐任务,中国装备的高原适应性成为关键优势—巴伞兵可48小时内部署至克什米尔争议地区,较印军快72小时; 巴伞兵西北边境清剿行动中,伞兵伤亡率从2019年的8%降至2023年的1.2%;装备体系逐步“中国化”(如北斗导航、无人机、装甲车),推动两国联合作战能力标准化;

印度国防部2023年报告承认,巴伞兵已具备“瘫痪印军前沿机场”的能力。

未来,巴基斯坦伞兵单位将引入中国AI战术系统(如无人僚机协同空降);扩大联训规模: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多边空降演练;

巴基斯坦伞兵部队作为精锐,正通过引进中国先进装备(如无人机、空降战车)及深化联合训练,实现从传统空降作战向信息化、多域协同的转型。中巴合作不仅提升巴方战术能力,更巩固“钢铁兄弟”关系在地缘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未来,两国在智能化空降装备领域的合作或将成为地区军事现代化的标杆。

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万勿信以为真,切莫对号入座。图文素材皆源自网络,若有冒犯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络,我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