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论销量和热度而言,《怪物猎人:荒野》(以下简称《怪猎:荒野》)无疑已经成了系列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作。
系列制作人辻本良三将《怪猎:荒野》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为新怪猎有了更具沉浸感的叙事形式和跨平台联机功能。不过在部分国内玩家眼里,这个答案则稍微有些不同。抛开广受争议的优化问题,不管是早已游历新旧大陆的老猎人,还是刚刚加入的新玩家,游玩体验完全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狩猎,爽!”。
更准确来说,在有了开放世界、生态系统和叙事有了超级加倍般的拓展,并且在战斗、难度设计和技术优化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之后,《怪猎:荒野》已然成了最容易上手,乃至最适合新人入坑的一部《怪物猎人》。
怪猎“世界”
从《怪物猎人2》首次加入生态的概念开始,完整的生态圈就成了《怪物猎人》系列的核心特色之一。
一直以来,卡普空都在潜移默化间为玩家灌输“世界”的概念。就拿作为绝对主角的怪物来说,卡普空贴心地为每只怪物设计了详细的生态设定。无论是遍地走的小型动物,还是位于食物链顶点的强大古龙,游戏都为其从能力到习性都编排了一个看似很科学的解释。
而每代的剧情都一直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大自然的自我调节来展开,为玩家狩猎怪物赋予了守护自然的使命感。
在玩法层面,从《怪物猎人2》到《怪物猎人XX》,卡普空以怪物行为和环境互动,初步构建了《怪物猎人》世界生态圈的框架。不过,此时的生态系统更像是“背景设定”,玩家与生态系统的交互更多的还是服务于战斗策略。直到《怪猎:世界》通过开放世界重构了猎人与生态的关系,加入了怪物实时领地争夺和较为完整的生态循环,更多样的生态互动极大地强化了狩猎的沉浸感。
而在《怪猎:荒野》里,卡普空从字面意义上带来了更为广阔和沉浸的“世界”,并且让生态在狩猎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显眼。
最为明显的便是游戏在《怪猎:世界》开放世界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当大的革新。各个场景不仅在地图规模上超级加倍,并且大部分场景间都实现了无缝衔接,玩家完全可以从初始的天堑沙原一路跑到交汇之峰。
为了契合开放世界的设计理念,本作的狩猎流程也做到了全程无缝,大幅优化了玩家狩猎体验的连贯度。在野外遇到怪物就可以与书记官对话直接开启狩猎任务,而在结束后,玩家也无需再返回营地,完全可以继续展开探索。
另一方面,游戏在生态系统层面的极致堆料带来系列迄今为止最为栩栩如生的动态世界。《怪猎:荒野》的每个场景都存在着丰饶期、荒芜期与极端天气三种气候。并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场景内的植被、生物都会相应的发生改变,深刻影响玩家的狩猎体验。
除了突显大自然的真实感外,动态世界的设计也让《怪猎:荒野》成了系列生态细节最为丰富的一作。得益于此,本作猎人扮演的代入感了有了指数级的提升,玩家不但需要通过气候的变化安排狩猎行程、调整策略,还会在跑图途中见到诸多有趣的细节。
例如作为玩家伙伴的艾露猫,在不同场景下会与当地的环境和生物进行全然不同的互动。比如在森狸人之家里,艾露猫会参与它们的神秘仪式,到达风音村后,又会与鹭鹰龙幼崽嬉戏打闹。
本作围绕生态系统所展开的狩猎玩法也更契合开放世界游戏的理念——更为强调玩家与世界的互动。大量的环境生物、地形互动,让狩猎过程充满了惊喜。还可能会遇到地形塌陷,怪物当场换区,甚至可以化身“自然之子”,利用环境生物和陷阱达成无武器狩猎。
而诸多与生态相关的细节让《怪猎:荒野》的开放世界有了充足的可探索内容。无论是捕捉收集各种生物,还是观察记录生物的生态习性,都让许多玩家在狩猎之外,有充足的理由“走进自然”,感受这个万物生息的狂野世界。
比如一种名叫“足迹蜥蜴”的小动物,只会在天堑沙原的丰饶期集体出门活动。在遭遇大型生物后,它们会通过站立来增加体型,盯着目标的一举一动,在确认周围安全后,才会继续行动。
这或许与《怪物猎人》一贯的游戏性没有太多的关联,但这些内容,正如同狩猎这道主菜之外的精致甜点,为玩家在战斗之余提供了一定的调剂,让玩家切切实实感受了这方世界的沉浸感。
其实相较于在生态系统的堆料,《怪猎:荒野》在战斗系统的革新更像是化繁为简,在保障核心狩猎趣味的基础上,为玩家带来了几乎是系列最便利和最为战斗爽的动作系统,完全突出了更现代、爽快的狩猎体验。
《怪猎:荒野》延续了自《怪猎:崛起》以来的高速战斗理念,几乎每种武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霸体、GP、角力等技能的大量引入,为玩家带来了更快的狩猎节奏,同时也让新人玩家有了更多的容错空间。
而集中模式和伤口机制的加入,堪称是改变系列祖宗之法的创新。
与大多数动作游戏不同,《怪物猎人》的核心趣味并不是打出多么华丽的连段。怪物庞大的体型,猎人相对贫弱的性能注定了玩家需要高效利用每次出招的机会,达成高效狩猎的目的。
就比如在实际狩猎中,玩家要预判每次攻击落点的位置,并在输出中有意识地时刻调整站位,以求尽可能攻击怪物的有效部位,用有限的“斩味”(武器锋利度)来实现输出最大化。
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动作游戏品类内,《怪物猎人》也属于“高难”的代名词,毫无基础的萌新玩家很容易将游戏玩成“怪物猎人”和磨刀模拟器。
而集中模式与伤口机制的加入从底层设计上彻底重构了过往怪猎系列的战斗逻辑,让战斗脱离了以往跑位打点的玩法,直接迈入了高速狩猎的领域。
简单来说,集中模式有些类似于FPS游戏里预瞄的效果。在熟练掌握后,玩家可以先输出招式,然后利用集中模式的瞄准功能快速转向调整打点。
而在用集中模式破坏因攻击而产生的伤口后,除了给怪物造成大量伤害外其还会陷入强制硬直或击倒状态。由于破坏伤口的收益很高,即便是打点不准的玩家也能凭借逐渐积累伤口,提升狩猎节奏,感受到强烈的正反馈。
事实上,在《怪猎:荒野》上,你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种挑战性与成就感之间的平衡。
就拿剧情来说,《怪猎:荒野》彻底摆脱了“剧情可有可无”的刻板印象,几乎每段任务之间都有电影化的演出来衔接剧情。仅凭视听体验来说,《怪猎:荒野》的剧情无疑是系列最为沉浸的一部。
与此同时,或许为了保障剧情的连贯性,下位内容的难度显著降低。只有在剧情解禁,进入上位后,玩家才能从一系列高难度挑战中感受到熟悉的“怪物猎人”。这种分阶段式的难度设计,不仅能让老猎人感受挑战强敌的核心魅力,也给了新玩家充裕的练习和过渡空间。
还比如《怪猎:荒野》将许多系统都做了更便捷、更现代的升级。
像是简化了道具和菜单管理功能,并引入类似“智能吃药”的功能,可自动使用推荐道具,避免了因战斗而手忙脚乱在数十种图标中翻找的困扰。
此外,在多人游戏方面,《怪猎:荒野》迎来了便捷化的联机系统。百人大厅、好友、猎人小队等功能不仅更方便玩家联机,也大大强化了游戏的社交属性。而在首弹免费大型更新中,“大集会所”(集会区域)也将会回归,玩家们可以在其中与其他猎人面对面交流,接取狩猎委托,一同感受联机共斗的乐趣。
结语
能够看出,卡普空在《怪猎:荒野》身上实现了许多新想法,也做了许多的新尝试。
对于新人来说,《怪猎:荒野》诸多更具现代化的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系列一贯的硬核门槛,还能在开放世界的互动和独具魅力的生态系统里,沉浸体验狩猎的魅力。
而对于老猎人而言,尽管地图、生态系统部分改动有些别扭,终局内容也显得有些不足。不过好在依赖后续更新可以补足这点,像是即将到来的春季大型更新中泡狐龙和历战王煌雷龙都会来到荒野的舞台,而后续第二弹的更新计划里也有海龙的身影。
总之,不论怎么改变,游戏与巨大凶悍的怪物在荒野殊死搏斗的核心乐趣依旧仍没有流失。甚至能够以更加有趣的生态互动,进一步放大狩猎的策略深度。
自初代《怪物猎人》以来,卡普空始终在“革新”和“传统”之间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我并不知道在如今的《怪猎:荒野》上,更现代的开放世界和生态是不是最终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历经二十年的老IP,已经注入了更多生命力。我们也由衷地希望,它能在未来走得更为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