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答,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记者:据报道,美方称中国可能正在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与美军航母吨位相当。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张晓刚:媒体有关报道纯属猜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航母建设问题。

从改造辽宁舰到福建舰成功下水,中国仅仅用了十五年时间,就走完了美国半个世纪才走过的路。卫星图像发现的乐山核动力装置,那个直径达15米的环形结构,远远超出了常规反应堆的规格。更让人兴奋的是,中船重工新申报的“舰用微型核反应堆”专利,热效率比传统压水堆提高了42%,这说不定就是未来核航母的“中国芯”。美国军费都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了,却完全无视自己在全球有375个军事基地这件事。中国军费虽然排世界第二,但人均军费支出只有美国的1/18。



航母(资料图)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024年11月发文称,中国下一代航母“必然是核动力”,并预测其将于2025年服役,成为继美、法后全球第三个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更早的2023年,网易等国内自媒体援引江南造船厂发布的“舷号20”航母概念图,推测005型航母将采用独创的“金属堆”核技术,体积更小、动力更强,甚至超越美国“福特级”。美媒分析称,中国航母编队未来或将突破第三岛链(夏威夷至南太平洋),直接威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管中国有没有造核动力,都不存在技术问题。去年两会期间,海军政委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造航母不存在技术瓶颈问题,但当记者问到下一艘航母是不是核动力是,他说“很快会告诉你们的”。总之,中国海军要想从近水走向远洋,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强大军队,核动力航母还是必须要建的。尤其是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不受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航母(资料图)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表示,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合理确定国防支出规模。吴谦表示,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需要,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



如果参考美国的经验,每年按照约20%-30%的军费用于武器装备采购。假设中国按相同比例分配:武器装备采购总额也就是1.78万亿 × 30% ≈ 5340亿元。而假设海军拿到其中的30%,也就是1600亿元。这意味着,2025年海军的装备采购预算仅够“全款”打造1支顶配的“福建舰”航母战斗群。然而,这1600亿元还需要覆盖潜艇、驱逐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港口建设及弹药采购等多项开支。因此,海军造航母的钱,实际上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中国军费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1.3%-1.4%,远低于美国的3.39%和北约的2%标准。未来,如果美国不改压制中国的观念,持续咄咄逼人,继续强化印太战略军事部署,中方必定会为了维护自身主权领土安全继续增加军费,中美之间敌意也会因此螺旋上升。如果美国真正有心和中方谈军控,就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削减军费,而不是空喊“不寻求对华开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