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何昕琳‍‍‍‍‍‍‍‍‍‍‍‍‍‍‍‍‍‍‍‍‍‍‍‍‍‍‍‍‍‍‍‍‍‍

编审丨橘子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9项修改单,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企业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配料特性。

这一新规的出台,恰如一盆冷水浇在正在成都火热举办的春糖上。展馆内满目的“零添加”标语尚未撤下,行业已开始酝酿转型风暴。

作为食品行业的“晴雨表”,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春糖上,“大健康”一定是最关键的词。打着“0添加蔗糖”宣称的养生水、椰子水、NFC果汁比比皆是,休闲零食品类,也是遍地的大健康概念,“零添加蔗糖”“不添加防腐剂”等标语几乎成为品牌标配。


这种营销狂欢背后,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层焦虑。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30%的人五年前开始从食品领域关注到“0添加”,65.5%的人倾向“选择0添加、0糖、0脂的食品,追求无负担饮食”。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前,都会认真研究配料表,确保对摄入的成分心里有数。

不可否认,在“大健康”成为居民生活的主基调时,拥有干净配料表的健康食品早已成了消费者的首选,这也倒逼企业在宣传层面花招百出。

然而,不少消费者对“零添加”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误认为“零添加”=健康、安全。

内参君了解到,在中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0 添加”并非官方认可的标准概念。目前也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出台。

有行业专家更是指出,“零添加”本质是营销话术而非品质承诺。“比如一个宣传‘0添加防腐剂’的油炸锅巴,因为制备工艺的原因不含水分,就必要加防腐剂,打上这个宣称,无非是暗示消费者这个产品是健康的。但一看配料,糖、油没少加。”

类似的宣传乱象在饮料品类更盛。

一位主营进口饮品的经销商告诉内参君,某些标榜“不添加蔗糖”的果汁,实际可能含果葡糖浆,总糖量甚至高于普通可乐。“特别是今年爆火的养生水,目前行业针对这个品类没有统一标准,不少品牌都是胡乱添加,大玩文字游戏。一些养生类原料本身没有味道,为了增添风味加一些科技与狠活,都不会体现在配料表里。

这种概念炒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挤压了真正健康产品的市场空间。

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此次发布的标签新规设置了2年过渡期,要求企业不得再通过“零添加”等表述进行虚假暗示。同时,新增致敏物质强制标示、数字标签二维码等内容,推动食品信息透明化。


新规的发布,可以说打了行业一个“措手不及”。春糖上一位售卖“0添加蔗糖”饼干的商家直言,看到新规出台后已第一时间向上反映,但目前无法给到经销商相应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千禾味业旗下的“千禾0”系列被曝并非“0添加”,“千禾0”仅为注册商标,千禾味业回应:商标是为了区分是否为零添加产品,并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此次新规出台后,千禾味业表示:“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我们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规过渡期2年,我们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可以预见,新规实施后,食品行业将加速分化。一方面,企业需在过渡期内完成配方优化和标签整改,部分中小厂商可能因技术升级成本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真正注重产品品质的企业将迎来机遇。

当食品行业彻底摒弃借“零添加”等概念制造焦虑的营销之风,完成了从“制造焦虑”到“创造价值”的蜕变,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拨乱反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