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免遭遇一些艰难的时刻。当愤怒、焦虑、痛苦、心碎的情绪出现,甚至产生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创伤时,该怎么办?是默默憋在心里,假装自己一切正常?还是痛快“发疯”一场?
如果你为此感到无措,今天推荐的两本书《黑色的眼睛不看光明》+《带着裂痕生活》,或许能为困在黑暗中的你答疑解惑。黑色的眼睛看不见光明+带着裂痕生活
《黑色的眼睛不看光明》
来自哲学家的超强嘴替:
玛丽亚娜指出,市面上流行多年的“自我情绪管理”“积极正能量心理学”实是对个体的漠视、愚弄和操控,是“积极态度暴政”。
“社会为什么不能允许我们在床上结结实实躺一个礼拜而不加评判?”
“幽暗情绪挣扎着想获得同情,但这世界只想纠正、治疗它们,或是劝它们弃暗投明。但是,但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向来都努力过了头?”
踢走“有毒正能量”,重构“负面情绪”叙事
愤怒,是对无视沟通、拒绝尊重的外界的抗议;
哀恸,说明你是人也爱人,不是行走的工具;
☹️抑郁,是某些压制性力量在摧残、阻挠个体;
焦虑:自由、敏锐的代价——视其为疾病还是老师?
作者从愤怒、痛苦、哀恸、抑郁和焦虑五个所谓“负面”情绪维度,结合生活实例从心理学和哲学理论等角度对负面情绪进行讲述和分析,挖掘社会对负面情绪的惯常态度的思想根源,并指出这些思想又有何错误。为弱势者(特别是“女性”这一历来被锚定为“情绪化”的群体)拆穿上位者的把戏,突破僵化文化的桎梏,提供声援和鼓舞。
《带着裂痕生活》
我们遭遇的心理创伤会愈合吗?变故发生后,我们该如何积极地面对创伤应激?如何带着创伤生活?
心理学先驱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乔治·A. 博南诺基于40年的研究指出,我们对创伤的理解大多是错的。他梳理了PTSD的诊断历史,借助战争亲历者、“9·11”事件幸存者以及遭遇意外事故之人的经历,讨论了是什么让人有复原力,为何人有时会失去复原力,以及人如何更好地处理创伤。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最高荣誉“詹姆斯·卡特尔奖”得主最新力作
作为享誉全球的人类复原力研究专家,作者撰写了一部具有重要意义且引人入胜的著作,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普通人能够以一己之力应对和解决排山倒海般的问题。——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幸福课》作者
两本书原价124元,限时特价仅需55元❗️生活不易,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