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延烧三年,欧洲突然发现,自己被美国卖了。拜登政府忙着和俄罗斯谈黑海粮食协议,特朗普团队私下推动乌克兰割地求和,美俄勾连的剧本越写越露骨。夹在中间的欧洲急了——说好的“跨大西洋团结”呢?被晾在一边的马克龙们左顾右盼,最终盯上了上三常的最后一家:中国。可问题是,中国会接这口锅吗?



最近一周,欧洲多国外长密集访华,葡萄牙外长前脚刚走,法国外长巴罗的专机就降落在北京。明面上谈的是经贸合作,但知情人士透露,俄乌冲突才是欧洲人心心念念的“隐藏议题”。几乎同一时间,德国《星期日世界报》突然放风,称中国正与欧盟讨论“派兵参与乌克兰维和行动”,甚至煞有介事地编造出“中欧在布鲁塞尔密谈”的细节。这出戏演得越逼真,越暴露欧洲的焦躁——他们太需要中国这张牌来破局了。

中国外交部反应极快。24小时内,发言人郭嘉昆直接甩出三个字:“不属实!”随后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常驻代表傅聪更是亮出底牌,重申维和行动必须遵守“当事方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不使用武力”三大铁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俄乌现在连停火协议都没签,双方还在战场上杀红眼,这时候派维和部队进去,到底是劝架还是拉偏架?



欧洲为什么非要把中国往火坑里推?不就是因为美俄眉来眼去嘛。3月21日,特朗普派密使赴沙特与俄方会谈,核心议题是逼乌克兰割让顿巴斯换停火,顺带签下黑海油气田开发协议。这套“美国得利、俄罗斯解套、欧洲买单”的操作,直接把法德气得跳脚。更绝的是,美国务院发言人公开表态:“欧洲应该自己解决乌克兰问题。”被大哥当街甩包的欧洲,只能硬着头皮搞自救。可问题在于,欧洲连自救的本钱都快耗光了——法国陆军现役坦克不到200辆,英国能用的主战坦克只剩25辆,德国军费倒是涨了,但新装备交付要等到2030年。马克龙嚷嚷要搞“欧洲军团”,结果连阿特木斯克前线一周的弹药消耗都撑不住。

于是,“拉中国入伙”成了欧洲最后的救命稻草。3月27日,马克龙在巴黎召开“志愿者联盟”峰会,试图拼凑一支国际维和部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支队伍缺的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重型装备和后勤保障。放眼全球,既能造坦克又能产无人机,有足够产能,还拥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身份的国家,除了中国还能有谁?法国外长巴罗包机直飞北京,表面说是谈气候合作,但外交圈流传的消息称,他兜里揣着份“维和合作路线图”,就差求着中方签字画押了。



可惜欧洲打错了算盘。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送分题。去年发布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白皮书,早把解决方案写得明明白白:立即停火、启动和谈、反对单边制裁、保障人道主义走廊。这套方案在联合国获得超过60国联署,连印度、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都举手赞成。可到了欧洲人这儿,非要搞什么“战场见真章”,结果耗光库存弹药,被俄罗斯拖进持久战泥潭。现在回头求中国擦屁股,早干嘛去了?

中国不接招,不是因为冷漠,而是看得透彻。俄乌冲突本质上是北约东扩酿成的苦果,欧洲当年跟着美国拱火时,可没想过留退路。如今美国抽身而去,欧洲却想把中国架到地缘博弈的火炉上——既要中国出钱出力,又想借机离间中俄关系,这套“一鱼两吃”的算计未免太露骨。王毅外长说得很直白:“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年埋雷的人不肯排雷,现在想让中国徒手拆弹?门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握着更大的棋局。就在欧洲炒作“中国出兵”的同一天,王毅在北京会见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宣布将牵头16国组建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这个机制不搞武力威慑,不谈势力划分,专注推动停火谈判和人道救援。相比欧洲幻想的“维和部队”,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不站队、不添乱、只促和。至于马克龙的包机到底能不能带回好消息?看看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就知道:“中方从未讨论过派兵可能性。”这句话翻译成网络梗就是:别cue了,没空。



欧洲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到处找外援,而是好好想想怎么收拾自家烂摊子。当年跟着美国喊“民主对抗威权”有多嗨,现在被俄罗斯反推到边境线就有多慌。中国早就把解题思路摆上台面,奈何有人非要走歪路。如今歪路走成死胡同,能怪谁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