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在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美国又一次让世界看清了什么叫“战略混乱、责任失控”。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面对记者就“打击胡塞武装计划泄密事件”公开发言,语气轻描淡写地说:“我猜是迈克负责,我一直觉得是迈克。”口中的“迈克”,正是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而对于被舆论牵连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特朗普则立刻划清界限:“他没关系,这事与他无关。”这种毫无根据的“甩锅逻辑”再次证明,在特朗普的领导风格中,责任不是由制度认定的,而是由情绪分发的。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在危机中急于摘清自身责任,也绝非他第一次将国家安全事务当成选举话题来操弄。但这一次,问题更为严重。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计划属于高度敏感的国家机密,一旦泄露,不仅可能提前暴露美军部署意图,甚至会直接危及在中东战区的士兵安全。更重要的是,这一泄密直接动摇了美方在红海局势中的可信度,使得其盟友对华盛顿的战略协调能力产生严重疑虑。
而特朗普的反应,不是严肃审视情报系统的问题,不是追究泄密流程中的具体环节漏洞,而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面对全国媒体,甩出一句“我觉得是迈克”。不经调查、不作分析,仅凭主观“感觉”就指责一名国家安全高官,在其他任何政府中都可能引发震荡辞职,唯独在特朗普这里,成为了“脱责模板”的标准剧本。
实际上,这与特朗普的一贯作风高度一致。从“通俄门”到“电话门”、从疫情期间推卸抗疫责任到面对国会骚乱事件否认煽动指控,特朗普始终擅长把所有危机转化为“别人有错、我无责”的话语战。在他的政治语言中,“我猜”“我觉得”“可能是他”已经成为替代证据和制度的权力语言。这一次,迈克·华尔兹成为替罪羊,下一次,也许是任何一位“不合拍”的官员。
然而,把焦点放在甩锅表演上,掩盖不了美国在也门问题上的政策失败。胡塞武装并非一时之乱,而是伊朗代理体系在中东持续扩张的一环。美国多次空袭胡塞据点,却无法根除其实力,反而激发其报复烈度上升,导致红海航运持续受阻,全球能源与贸易通道频频告急。这种“打了不死、谈了无果”的困局,恰恰反映出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失衡。而这场泄密风波,则像是一块遮羞布突然被掀开,让外界看到,美国内部根本没有一套成熟、协调、保密而可信的军事决策系统。
这种将国家安全议题娱乐化的态度,也正在不断削弱美国全球信誉。当前正值美国在中东试图维持对胡塞、伊朗乃至整个什叶派势力的遏制布局,特朗普却在公开场合随意点名、搅动权力斗争,使得国家安全事务沦为党派倾轧与个人免责的工具。这不仅使美方的军事行动风险骤增,也让其盟友对美政策的延续性和可信度心存芥蒂。谁还敢相信一个“随口指认下属”的总统,能严肃对待跨国危机?
这场危机的另一个隐藏维度,是特朗普对胡塞问题态度的前后摇摆。此前他曾一度表达“美方不应无止境卷入也门战事”,主张“谨慎而有限的介入”。但随着选情升温,尤其是在寻求再次强调强硬形象以对冲外交疲软批评时,他又开始鼓吹“果断打击”,甚至暗示要向胡塞展示“决绝立场”。这种对战争的轻率表态,本质上不是战略调整,而是民粹政治服务于个人权力的包装。
“我觉得是迈克负责。”这句看似轻松的推责台词,其实就是当前美国政治劣化的真实写照。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最需要纪律、程序和专业的时候,却选择了随性、表演和自保。而这场关于胡塞、关于泄密、关于甩锅的风波,或许只是序章。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动荡的白宫,一个更加急于自保的总统,以及一个在多线对抗中逐渐力不从心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