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7(参数丨图片)刚刚正式上市,但距离它首次对外发布,已经过去了14个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仰望U7不断有新技术曝光,仰望研发团队是慢工出细活吗?
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
去年1月10日,仰望汽车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车型,仰望U7。3月27日,仰望U7终于正式上市了。
如今一台新车的开发周期,最短只要14到18个月,而仰望U7从发布到上市,就已经有14个月的时间了。不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仰望U7抛出来的新功能,新技术,一个比一个炸裂,因此仰望U7的热度,也丝毫不减。
仰望U7
破了什么局?
全程看完仰望 U 7 的发布会就会发现,仰望用了很多的篇幅来讲底盘技术。 其实这些年我们看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布会,重点几乎都放在了三电和两智上面,很少有车会把底盘技术作为重点。 为什么? 因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太难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海外企业垄断了车身控制技术。
事实确实如此,本质上,就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汽车工业起步早,他们在车身控制技术上积累的经验多,所以产品的表现更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早期,我们的制造商可以通过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快速使用海外的成熟技术,因此缺少这方面的研发动力,这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在车身控制技术上的积累并不深厚。
但在智能车时代,海外企业掌握的车身控制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要求。我们需要几乎从零开始,自己研发这些技术。
仰望U7这次搭载的云辇-Z,就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技术,代表了当前最顶级的车身控制系统。云辇-Z用四个高度集成的悬浮电机,代替了传统的液压减振器,形成一套全新的电磁悬挂系统。这些电机的调节响应速度最快能达到5毫秒,人眨眼的时间,它能调整100次,这个速度几乎是传统主动悬架的数10倍。而这就是比亚迪所说的,革命性的悬架技术。
其实主动电磁悬架系统并不是比亚迪首创,有很多汽车制造商或者供应商团队,过去都在这个领域有过探索和研究,做耳机的BOSE在上世纪就能做出一台样机了。但是新技术的理论阶段、样机阶段、量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巨大鸿沟,云辇-Z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里,它能完成车规级的验证,并且开启了大批量的量产。
所以,仰望U7的云辇-Z究竟破了什么局?一方面,是海外车企在高端车上,一直作为秘密武器的主动车身控制技术,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有了;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技术不仅有,而且更好,智能汽车时代的车身控制技术,中国汽车制造商更早地量产了。
为什么仰望U7
能率先做到?
仰望U7的发布会看完,我们再回味一下,其实云辇-Z只是整个仰望U7的一个技术亮点,支撑云辇-Z发挥出满血能力的,是个更加庞大的技术群,云辇-Z、易四方、天神之眼、刀片电池、骁云发动机等等。
比亚迪在最近10年,每一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净利润,2024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42亿人民币,应该是所有中国车企中,研发投入最高的。
所以,最近两年,比亚迪的技术成果落地非常频繁,2025年从开年至今,比亚迪就开了三场重磅的技术发布会了。
我们认为,仰望U7能在车身控制技术上有现在的突破,在至少在三个领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第一,是数据通讯架构。智能汽车时代的车身控制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快。对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决策快就等于安全。仰望U7就用了比亚迪之前发布过的璇玑架构,这个架构就相当于整个车型的智能化底座,让仰望工程师能够实现底盘的全面数字化。
第二,是高压平台。车身控制系统细分起来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执行的速度要够快,执行的任务又很繁重,所以它有非常大的功率需求。传统燃油车的低压架构,是很难胜任高功率需求的。而仰望U7的800V高压平台,打开了工程师研发的新世界,让车身控制不再被功率限制。
第三,是感知维度提升。仰望U7的总计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以及藏在车内的上百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能更精准地感知到车身周围的环境,还能实时监测车辆当前的状态。比如我们看到的这个屡试不爽的“美式截停”,仰望U7居然就能神奇地自救回来。
研发主动车身控制技术为什么难,就是因为他需要一整套的其他技术作为基础。比亚迪在这些年销量快速增长的过程,我觉得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所以才能用一系列的技术群,在仰望U7上,把车身控制这件事做好。
仰望U7
可能的风险在哪里?
虽然技术有突破,但实话实说,仰望 U 7 要面临的挑战仍有很多,很多困难单靠技术是解决不了的。
首先的问题,就是产品定位。不得不说,中国品牌的向上路,还要面临比较久的认知革新期,仰望汽车的前两台车,U8和U9,我们觉得这两台车给市场打造的品牌认知,还并不深入,品牌认知,依然是挑战,所以仰望U7仍然要肩负着塑造仰望品牌的任务。
其次,在汽车领域最朴素的道理,就是技术不等于体验。怎么利用好技术,打造出符合目标用户真实需求的功能和体验,这是仰望产品定义团队,需要面临的一个难点。
最后,仰望U7这台车,是整合了整个集团最顶级技术资源的旗舰轿车,不用怀疑,上市之后肯定会被非常多的群体关注,有可能是比亚迪庞大的车主群,也可能是汽车领域的兴趣用户,还有可能,是等着看笑话的友商。
所以仰望U7交付后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被大家用放大镜来观察。所以,怎样让这台车真正触达到潜在用户,不让潜在用户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这就是营销团队需要做好的事情了。
打造仰望U7,对于比亚迪来说,到底难在哪里?
我们觉得,难就难在,当这台车拥有了突破认知的技术实力之后,仍然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以及捉摸不透的中国高端新能源车消费者。
但其实我们回头来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整个过程,不都是这样的处境嘛。只不过仰望现在面对的,是更有实力的对手,更高维度的竞争,以及更难改变的用户心智而已。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B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