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多地区28日同步发布防御战报,单日累计击落乌军无人机超百架次。与此同时,前线工兵部队披露发现乌军遗弃的1940年代美制地雷,揭示西方军援武器的"去库存"策略。
沃罗涅日州长古谢夫在Telegram通报,该州五市辖区夜间遭遇大规模无人机集群袭击,值班防空部队成功拦截逾30架目标。尽管攻击密度创本月新高,但未造成人员伤亡与设施损毁,仅个别区域因坠落残骸引发草地火情,现已被及时扑灭。该州毗邻战略要地沃罗涅日-45军事储备库,近期已成无人机重点袭扰目标。
罗斯托夫州代理州长斯柳萨尔补充称,切尔特科夫斯基地域电子战部队成功瘫痪2架来袭无人机。该战术单元配备的"磁场-21"系统可通过全频段干扰,使500公里半径内无人机丧失导航能力。
电子战部队
在库尔斯克方向,俄工兵部队发现特殊战术变化。代号"斯大林"的"巴尔苏-I"工兵分队成员向俄新社透露,乌军从苏贾地区波格列布基村撤退时,仓促布设1949年列装的美制M6反坦克地雷封锁通道。"这些古董级装备直径达30厘米,使用机械引信,我们已二十余年未见过实物,"工兵指着锈迹斑斑的雷体表示,"美方显然在借机清理待报废库存。"
地雷
现场勘察显示,乌军撤离时未按标准流程设置雷区标识,多枚地雷裸露在地表。军事分析师指出,M6地雷虽属二战后期设计,但其8公斤装药仍能对现代装甲车辆构成威胁,此批武器的出土证实西方正系统性地向乌军转移淘汰军备。
国防部数据显示,俄军本月日均拦截无人机数量较上月增长37%,电子战系统开机时长增加至每日18小时。随着北约宣布向乌提供F-16战机,俄空天军已着手在别尔哥罗德至罗斯托夫一线部署最新型"铠甲-SM"弹炮合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