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领花束#
当地时间 3 月 27 日,普京在摩尔曼斯克工作访问期间,明确表示 “锆石” 导弹可列为战略武器,该导弹装备 “彼尔姆” 号潜艇更是令其欣喜。当晚,普京参观 “阿尔汉格尔斯克” 号核潜艇时,对俄潜艇的先进水平予以肯定,并着重称赞 “锆石” 导弹打击目标时具备的强大威力、高精度和极快飞行速度。
“锆石” 导弹作为全球首款高超音速海基巡航导弹,自研发以来就备受关注。早在 2015 年,“锆石” 就开启飞行测试。经过多年试验改进,2021 年,俄海军多次成功试射该导弹。2023 年 1 月,装备 “锆石” 导弹的 “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号护卫舰开始远航并进入战斗值勤状态,同年 8 月,俄方开始为新型多功能核潜艇装备 “锆石”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
如今,“锆石” 已装备 22350 型护卫舰、885M 型 “亚森 - M” 级多用途潜艇等舰艇,在建的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预计也将配备该导弹 。此次 “彼尔姆” 号潜艇下水并搭载 “锆石” 导弹,进一步扩大了这款导弹的部署范围。
然而,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专家卡沙尔指出,这种速度优势可能以牺牲末端制导精度为代价——当导弹接近移动目标时,必须减速至超音速才能启动雷达锁定,此时其突防能力与普通反舰导弹无异。更耐人寻味的是,俄军工业内部人士曾透露,“锆石”仍需进一步测试,实际部署时间表成谜,这与克里姆林宫高调宣传形成微妙反差。
军事观察家分析,这种非对称战略旨在抵消北约反导系统优势——一枚造价数百万美元的“锆石”,可迫使对手耗资数十亿美元升级防御体系。但随着“锆石”部署至白俄罗斯等盟友,俄与西方在核扩散问题上的对峙进一步加剧。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马尔科夫认为,“锆石”的政治意义远超军事价值——在常规军力衰退的背景下,俄罗斯需通过“技术奇观”维持大国威慑力。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俄军近年将46%的国防预算投入高超音速武器,导致陆军装备更新滞后,这种“偏科”发展可能削弱持久战能力。
消息传开,有网友认为,“锆石” 导弹能让俄罗斯在军事博弈中占据优势,显著提升俄海军的作战能力与威慑力,对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也有网友担忧,这会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此外,还有网友关注 “锆石” 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期待看到它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军事专家王云飞指出,“锆石” 导弹被列为战略武器,有着多方面的战略意义。从技术层面看,“锆石” 导弹飞行速度达 9 倍音速,最大射程 1000 公里,还配备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突破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对敌方舰艇和地面目标构成巨大威胁。
在战术运用上,“锆石” 导弹可从护卫舰、巡洋舰和潜艇等多种平台发射,这种通用性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海军的作战灵活性。凭借多平台协同作战,能在不同场景下对敌方发动攻击,让对手难以防范。
从地缘政治角度讲,“锆石” 导弹的部署,增强了俄罗斯在北极等地区的话语权。在北极地区,俄罗斯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资源,“锆石” 导弹的存在,让俄罗斯能够更好地捍卫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利益,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涉。
然而,“锆石” 导弹的部署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西方可能会针对 “锆石” 导弹研发新的防御系统,试图削弱其威慑力。另一方面,俄罗斯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维护和升级 “锆石” 导弹及其配套设施,这对俄罗斯的经济和技术能力都是巨大挑战。
普京宣布 “锆石” 导弹可列为战略武器,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举措,彰显了俄罗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提升了俄罗斯海军的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需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合理规划 “锆石” 导弹的发展与部署,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