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继续与时代共振,继续承担工业强国的新历史使命,我们更要走进博物馆寻找新的“国宝”

作者 / P J

编辑 / 小 艾

国宝,总是珍贵存在,对东风汽车而言,它是一座服役近50年的万吨锻压线,记录了东风汽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史,更留下一段半吨黄金换“国宝”的故事。

时间回溯东风十堰厂区建设初期,东风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但当时中国汽车装备事业比较落后,引进国际先进装备进行武装成了必然选择。

初期的引进任务落到了曾担任东风锻造公司副总工程师的秦裕琏身上,他分别向日本和西德询价,日本报价中仅设计费一项就高达260万美元;西德EUMUCO公司的报价虽无设计费,但主机12500吨锻压机单价达3241万马克,相当于一顿黄金价格,超了预算。

为此,东风汽车先后和EUMUCO公司进行两轮谈判,最终只用价值半吨黄金买了12000吨锻压机,这也是当时世界上制造的第一台万吨锻压机。

1976年,这套设备从德国进入中国,但如何运输至十堰却是件难事。由于设备重量、体积过大,超出了铁路运输的范围,只好选择水路和公路运输——主机和部件重达150余吨,而通向十堰厂区的桥梁根本无法负担这样的承重。

怎么办?



为了加快建设,成百上千的东风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前拉后推的方式将设备运至十堰厂区,并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锻造工厂服务至今,成了东风汽车“国宝”线。

而这条“国宝”线模型如今陈列在刚开馆的东风汽车博物馆内,成为东风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图腾与见证。

2025年3月26日,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在湖北十堰开馆。该博物馆(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78亩,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展陈主线,设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二汽、工业之光”“走出大山、兴国逐梦”“开放合作、发展跨越”“汽车强国、卓越东风”五个单元,“强军有我、科技跃迁、三线岁月”三个专题展区,展出2000余件珍贵展品,系统展示了东风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



“56年来,东风汽车的发展始终与时代进程紧密相连,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就是为了总结展示东风的奋斗之路,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沧桑巨变,凝聚建设汽车强国的奋进力量。”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表示。



而如何继续与时代共振,继续承担工业强国的新历史使命,我们更要走进博物馆寻找新的“国宝”。

01、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记录历史更浓缩发展。而东风汽车博物馆,就记录着一代代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奋斗,浓缩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进入博物馆,大厅内的主题浮雕和圆雕映入眼帘,复原了二汽建设初期的恢弘历史场景,也翻开了东风汽车创业史。



1969年,在国家推进“三线建设”背景下,经历选址两下三上的东风汽车在湖北十堰奠基。

应国家之需,来自四面八方的东风创业者们坚定“打汽车工业翻身仗”的信念,拉开了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汽车工业的伟大壮举,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新篇章。

梦想很伟大,现实很残酷。

当年,十堰只有百十户人家,是秦巴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建设条件非常艰难。但怀揣共同理想,以饶斌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在物质匮乏、装备简陋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地援建东风汽车,他们马灯挑夜,干打垒、芦席棚为宿,克服了道路涉水、桥梁受限等重重困难,通过人拉肩扛,树起了一座座铁塔,运来了一台台几十吨、上百吨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座厂房。

山一程,水一程。

创业初期,通过“聚宝”“包建”和特殊条件下的自力更生,一座初具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就这也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崛起,“国宝”线就是这段历史时期生动写照,更是东风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东风持续前行,这才是“国宝”的意义所在。

1970年,在马灯精神的照耀下,第一代东风人在芦席棚车间里,靠着双手敲打出了中国的第一辆EQ240,并于1975年完成了汽车工业体系的建设,第一代越野型载货汽车——EQ240正式投产。



过程中,东风人齐心协力完成汽车质量攻关104项,工艺攻关64项,设备攻关1800多项,实现2300项技术革新,保证了这款车型的产品质量。

1976年至1979年,东风推出了EQ240系列越野卡车,迅速装备至全军各主要机械部队和装甲部队,并驰骋在战场上,还凭借可靠的品质得到部队嘉奖,被称为“英雄车”。

1978年,随着全国生产提速,物流运输进入繁荣阶段,应时代之需,二汽产品开始军转民,全力转入五吨民用载货车——EQ140的生产。最终在市场经济浪潮下,EQ140打响商用车研发生产的翻身仗,上市后受到热捧,巅峰时占据当时中国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它助力东风成为中国首家年产突破10万辆的汽车企业。



踏着时代浪潮,始终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频共振,这是东风汽车发展本色,从应国家之需到时代之需,再到市场之需,东风汽车持续创业。

90年代,当改革春风席卷中国大地,轿车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东风汽车率先实现与雪铁龙汽车公司签约,引进富康参数图片)在襄阳生产,让它成为时代印记;

进入21世纪,面对“入世”带来的冲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东风前瞻性提出“不是狼来了,而是浪来了”,敢于冲浪,勇立潮头,积极推进国际合资合作,与日产汽车、本田汽车等先后签署合资合作,同时逐步构建起以风神品牌为主的自主乘用车事业版图;

2003年,意识到十堰的区位环境和资源禀赋无法满足需求,向外谋求更大发展的东风汽车将总部迁至武汉,构建起立足湖北、布局全国、放眼世界的全新事业格局,促进了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时光荏苒,如今这些都被安静陈列在东风汽车博物馆里,用数字记录着过往与辉煌。80年代到90年代,东风创造了连续8年年均递增1万辆的行业纪录,成为我国第一家年产销突破10万辆的汽车企业,用16年时间创造了产销汽车百万辆的“二汽速度”。



2007年到2016年,东风相继跨越年产销一百万辆、二百万辆、三百万辆、四百万辆四个台阶,形成了以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等多品类汽车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构建了“十堰-襄阳-武汉”千里汽车走廊。2024年,东风达成累计销量6000万辆的里程碑。

从创业之初自力更生,打造战场上的“英雄车”,到开拓进取、建设千里汽车工业长廊,服务国民出行,东风的建设者们始终不忘“国宝”线时期的艰难,始终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最终在这座博物馆留下印记。

而寻着这些印记,东风开始寻找新“国宝”。

02、

这是“汽车强国、卓越东风”单元,一边是以天元架构、量子架构为代表的先端技术,另一边陈列着东风岚图、东风猛士、东风奕派等自主产品。

这更像东风新的“国宝”。



为什么?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国内市场进入微增长,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加速分化,淘汰赛正在打响,以低增长、强竞争和体系力的竞争新模式已经到来,汽车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蓬勃兴起,跨界竞争与颠覆式创新方兴未艾,汽车五化趋势明显,新兴需求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加速转变,产业环境和生态体系深度变革。

种种变革下,如何抓住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力量,打造一批大而强的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参与全球竞争,这是中国工业发展和中国科技强大的落脚点。

如何在变局之下创新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是东风56年来不变的底色,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是东风应国家之需、时代之需和市场之需的新使命。

为此,东风设立了“三个跃迁、一个向新”奋斗目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软硬件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技术路线上,2010年以来,东风加速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并持续提速。

新能源领域,东风坚持超级混动、纯电、氢能并进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乘用车1+2的新能源平台,即猛士MORA平台、量子架构、DSMA架构三大乘用车多能源平台架构;2024年9月发布商用车新能源平台——T1平台,坚持乘商并举,共同发力新能源转型。



同时,东风持续更新迭代马赫动力、东风氢舟等技术,东风马赫动力先后斩获5次“中国心”十佳动力、2次世界十佳动力,8款产品获“能效之星”认证。

智能化布局上,在智能座舱方面,东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已于2025年2月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接入工作,于近期陆续搭载应用于东风自主品牌车型,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语音交互与车内功能控制,加速智能座舱向着深度理解用户的方向进阶。

智能驾驶方面,东风可量产自主的L2+级的智能驾驶产品,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已经在15省、35市运营,正研发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具有更强的场景适应性,可理解复杂的道路环境,结合驾驶员的指令,自主进行推理决策,协助驾驶员完成驾驶任务,将于2025年内完成样车测试,在2026年初实现量产搭载。

而在2024年9月,东风发布“新汽车 新生活”科技跃迁3.0战略,首创“具身智能体”新汽车形态,致力于实现“三网融合”“五智一体”,将让汽车本身成为一个能够自主感知、决策、行动与进化的新物种,具备共情能力,前瞻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全方位地重塑人、车、生活的关系。



为进一步释放自主品牌发展活力,东风同步开启深化改革,包括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自主研发“跃动工程”、商用车“跃升工程”、零部件“跃创工程”和总部职能调整变革,做到握紧拳头、集聚发展。

比如在总部职能变革上,其定位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对自主乘用车业务实施运营。新的总部组织机构面向市场,强化运营统筹,职能清晰、扁平高效,提高组织运营活力,提供更强有力的作战队形。

对内深化改革,强大技术动能,对外不断扩张,加快全球化步伐,打造国际化的东风。2024年,东风岚图实施“Let's VOYAH共岚图”出海战略,深耕欧洲市场,已进入挪威、丹麦、荷兰、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并加快在中亚、中东、中南美等市场布局;东风猛士917已进入瑞士、西班牙、俄罗斯、迪拜等海外市场;同时,东风纳米BOX远销荷兰、智利、白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东风汽车已完成多款海外车型开发,产品覆盖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



一个面向未来的东风款款而来。2024年,东风整体销量实现恢复性增长,终端交付255万辆,其中销售自主品牌137万辆,同比增长35%,好于行业18个百分点;占集团销量5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销售新能源汽车86万辆,同比增长64.4%,好于行业29个百分点,全年海外出口汽车25万辆,同比增长6.4%。

经营效益大幅改善,3月26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2024年财报,企业在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毛利润135.85亿元,同比增长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81.5亿元,期末现金储备约1千亿元。

这是东风新“国宝”,不变的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变化的是更完善的产业布局、更强大的技术底座和更清晰的改革方向。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