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鲜花绽放、鸟语花香的江南园林,耳边传来一曲曲丝竹雅乐,是怎样的体验?3月27日下午,以“千茶雅会 艺韵天成”为主题的江南丝竹雅集“春耕·春和景明”,在松江区的上海方塔园内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驻足欣赏。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长三角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不仅仅是音乐表演形式,更是江南传统的生活方式。早在1911年,位于今福州路山西路口的“文明雅集茶楼”内,出现了第一个丝竹集会,参加者大多是爱好丝竹音乐的茶客,他们定期聚会,被称之为“文明雅集”,这也是最早对江南丝竹雅集的记载。
为营造各团队间相互交流、和合共生的良好生态,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丝竹”的保护责任单位,今年将在古典园林推出贯穿一年四季的丝竹雅集,邀请不同团队进行展示。据了解,全年四场雅集分别以“春耕·春和景明”“夏耘·惠风和畅”“秋收·花好月圆”“冬藏·五谷丰登”开展。首场“春耕·春和景明”雅集上,松江区中山街道江南丝竹社、文韵雅乐四平路街道丝竹社团以及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丝韵组合等三个团队带来了多首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包括《三六》《中花六板》《欢乐歌》《行街》等传统“八大曲”。第二场“夏耘·惠风和畅”雅集将于6月在上海植物园举行。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表示,恢复全市层面的江南丝竹传统雅集活动,意在“社会大美育”语境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一植根于人民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它抒发情感、抚慰人心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