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对于鲈鱼和鳜鱼长什么样子一定都是很熟悉了,可是在2021年11月,有位安徽钓友孟先生在当地一座水库钓鱼的时候,却意外钓获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怪鱼,它的体长超过半米,体型长得像鲈鱼,可身上又长着鳜鱼的斑纹,最特别的是它的嘴里面长着像狗一样的牙齿。



其实,这条长相奇特的怪鱼并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而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外来物种,名字叫做梭鲈,也被称为欧鲈或狗牙鲈。它属于鲈科梭鲈属,是一种凶猛的掠食性鱼类,在欧洲的波罗的海、黑海以及众多河流、湖泊中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梭鲈适应能力极强,既能在咸水环境中生存,也能在淡水环境中生存,属于典型的咸淡水双栖鱼类。它体型庞大,成年梭鲈普遍可以达70厘米左右,最大可以长到1米以上。它的肌肉很发达,游动时的速度极快,堪称淡水中的游泳健将。在欧洲水域中,梭鲈凭借体型优势和迅猛的捕食能力,长期占据着食物链顶端的位置,不仅会捕食其它鱼类,有时甚至还会捕食水鸟。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欧洲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



不过,这种本应生活在欧洲的水中霸主为何会出现在我国安徽的水库中呢?这很可能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引入有关。由于它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养殖场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就开始引进梭鲈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它的养殖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逃逸和人为放生,梭鲈入侵到了国内的自然水域中,它们在适应环境后就会开始繁殖扩散。此次安徽钓友的发现,或许正是梭鲈在野外扩散的证据之一,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外来物种管理上的不足,包括对养殖场的监管不力、对放生行为缺乏规范等等。



习性凶猛的外来物种一旦在本土水域中形成稳定的种群,那所造成的破坏性将难以估量。它们往往缺乏天敌制约,并且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会通过抢夺食物资源、挤占生存空间等方式影响到本土物种,导致本土物种减少甚至是消失,进而引发生态灾难。



以罗非鱼为例,它被引入我国后,靠着强大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迅速在南方水域扩散,它们不仅会抢夺本土鱼类的食物资源,还会破坏水生植物,改变水域生态结构,类似的情况还有巴西龟、鳄雀鳝等外来物种,它们一旦在本土水域中扎根,那几乎就无法彻底清除。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物种间的相互制约,而外来物种打破了这种平衡,因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控制它们扩散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虽然孟先生只发现了一条梭鲈,但已经给本土生态敲响了警钟。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引进了很多外来物种,虽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但也带来了潜在的生态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当前对外来物种的监管体系仍存在明显漏洞,正是这些漏洞让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持续存在。



总之,对于钓友们来说,如果钓到了梭鲈那就千万别放生,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它带走食用,既能让餐桌多一道美味佳肴,又能为保护生态出一份力。毕竟这些外来物种的泛滥很可能意味着本土鱼类的灾难,钓走外来物种就是在保护本土鱼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