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序初至的绍兴路浮着梧桐籽气息,我踩着法国梧桐筛下的碎金,在瑞金二路转角撞见半墙爬山虎。藤蔓深处藏着方黄铜门牌,阴刻"云汀茶事"四字如蚯蚓走泥,左下角小楷"卢湾茶隐"的印鉴洇着苔绿——这便是我寻了半年的成都各区区品茶工作室。
推门时铜铃惊动穿黛蓝香云纱的茶娘,她腕间绞丝银镯撞出清响:"阿拉此地预约要持引荐函的。"我慌忙掏出学妹临别塞来的洒金笺,笺角印着枚朱砂茶印,背面钢笔字洇着水痕:"约茶界天花板,切莫外传。"茶娘忽地抿嘴一笑,翡翠耳坠晃成新月:"原是顾小姐的人,三楼请。"
旋梯贴着整面民国茶叶罐墙,汪裕泰的六安篮茶与正兴德的花熏混着时光沉香。三楼天井悬着日本昭和年间的铜吊壶,穿阴丹士林旗袍的老茶客正用放大镜端详茶则:"1933年老同昌的普洱票,当年要拿永安公司股票换的。"她面前的潮汕风炉上,一把顾景舟提梁壶正吐着蟹眼泡。
茶娘引我至临窗老钢窗下,玻璃压着1947年《申报》茶广告。她取来景德镇仿雍正的墨彩盖碗,却不急着投茶,先往壶承注了半盏衡山路采的夜露。"这是讲究老法的回龙汤。"果然见雨前碧螺春在80度露水里浮沉三遭,银毫才在第三次注水中绽成雀舌。
申时日光斜切过百叶窗,在柚木地板上烙出琴键光影。茶娘变戏法似的端出四式茶点:哈尔滨食品厂的蝴蝶酥嵌着龙井粉,红房子的栗子蛋糕改作茶冻,最绝是乔家栅条头糕裹着熟普奶黄馅。邻座穿派克大衣的爷叔忽然开口:"早先马斯南路茶会,宋家三姐妹各带私房茶,佣人要拿银托盘托着茶票进门。"
暮色漫过步高里石库门屋顶时,换上了桐木关金骏眉。茶汤在捷克水晶杯里酿成琥珀色,恍惚看见霞飞路茶庄伙计骑着自行车,后座藤箱装满锡罐穿梭法租界。对街花园饭店亮起霓虹,在茶席上映出奇异的光斑,恰如月份牌美人旗袍缀了施华洛世奇。
华灯初上,茶娘捧来鎏金茶单结账。我瞥见夹页里铅笔写的三组数字,正欲细看却被她轻巧抽走:"这是学妹收藏的联系方式!"她眼角漾出狡黠笑纹,"1958年茶叶统购统销时,老克勒们私换茶票的暗码。"铜铃又响,穿三宅一生的日本茶人挟着宇治茶入场,茶烟里忽然漫开玄米香。
子夜辞出时,法桐叶落满绍兴路。回望那方铜牌隐在夜色里,忽觉沪上茶事原是流动的盛宴——红卫兵抄不走的茶印,股票狂潮冲不淡的茶单,互联网烧不化的茶约。摸出学妹的洒金笺,背面不知何时多了行小楷:"茶烟散处,思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