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所谓的朋友往往比敌人更恶劣。”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说出这句话时,世界终于看清了美欧关系撕破脸的真实状态。特朗普怒斥欧盟“扒了美国45年的皮”,指责欧洲盟国榨取美国利益,反复暗示他们比公开的敌人更可恨。与此同时,华盛顿正在筹备新一轮对外关税政策,瞄准的正是那些所谓“盟友”,其中欧盟赫然在列。这个曾被誉为“西方统一战线”的跨大西洋关系,正在以加征关税和彼此指责的方式土崩瓦解,而一切的导火索,是华盛顿对霸权衰退的歇斯底里反应。
特朗普的言论并不只是情绪宣泄,更是一种系统性战略转变的表征。在他看来,欧盟不再是美国的利益延伸者,而是一个在经济上压榨美国、在外交上挑战美国、在制度上背叛美国的“伪盟友”。他指责欧盟多年来在贸易规则、补贴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占尽便宜”,还反咬一口地将美国的高额债务(如今已高达36万亿美元)归咎于这种所谓“盟友关系”。这种极端对立的叙述方式,不仅彻底抛弃了战后美欧共识,也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美国不再掩饰其单边利益至上的立场,连盟友也必须成为关税清单上的对象。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将在4月2日启动新一轮“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对美商品设置高关税壁垒的国家。这一政策涉及金额高达数万亿美元,范围涵盖欧盟、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加拿大和中国已经宣布反制,欧盟也表态将在4月采取报复措施。换句话说,一场新型的全球贸易战已在悄然启动,不再以敌我划线,而是美国对所有“不听话经济体”的全面压制。而这背后的主导思想只有一个:只要你不服从美国的利益框架,不论是盟友还是竞争者,都将成为打击目标。
特朗普炮轰欧盟的语气为何如此激烈?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正遭遇全面侵蚀,而欧洲恰好成为其无法掌控、又无法彻底切割的“灰色地带”。在安全领域,欧盟仍依赖美国提供的北约体系保护,但在贸易、数字技术、环保政策、对华外交等领域,欧盟越来越表现出独立倾向。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退出《巴黎协定》、单边发动对华贸易战、羞辱德国“军费不足”之后,欧洲对美国战略的不信任达到了冷战以来的最高点。如今,当拜登留下的“联盟修复”幻象已被特朗普再度上台击碎,欧盟也开始不再容忍来自华盛顿的打压与讹诈。
欧洲正在迅速调整对美政策。德国和法国均表示不排除在必要时采取对等关税措施,欧盟贸易委员甚至公开批评“美国正在摧毁多边贸易秩序”。在技术政策上,欧盟加紧推进《数字市场法案》,直指美国科技巨头;在能源方面,欧盟推动“脱碳战略”,与美国主导的页岩气出口模式渐行渐远;在对华关系上,欧洲虽有保留,但整体趋于务实合作。这些趋势汇聚成一个核心事实:美国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控制欧洲的战略走向,而这正是特朗普极端焦虑的来源。
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如今的策略已不仅仅是防御,而是反向进攻。加征关税只是表面,实质是试图通过经济胁迫重新塑造全球产业链分布,把盟友“打服”,把市场“收回”。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征税”,实质上是以经济惩罚替代谈判机制,是将战后多边主义彻底扫入历史尘埃。他不相信合作,只相信服从;不谈制度,只谈利益;不讲盟约,只讲强权。这种政策思维早已偏离大国治理的基本逻辑,而是沦为一套高压型经济霸权话术。
美国正同时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所有主要经济体陷入贸易紧张关系。在以往的历史中,美国至少还能维系一个明确的阵营划分,如今则是四面出击,敌我难分。这种全面出击的代价不容忽视:盟友信任流失、国际机构功能瓦解、供应链混乱、全球通胀上行、美元信用动摇。当美方声称要以“强势手段”收复“失去的公平”时,失去的恰恰是它作为全球领导者最后的制度信用。
特朗普炮轰欧盟不过是序章,关税升级与盟友对抗将成为接下来的主旋律。这场源自华盛顿的经济报复运动,不仅将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巨大破坏,更可能深刻改写21世纪国际格局。那些曾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获益的国家,如今正面临一个难以调和的抉择:继续忍让,或开始反击。而欧洲的愤怒声明,可能只是这场新对抗周期的第一声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