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国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作机制,强化涉老项目技术、标准、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双边多边合作。”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说。前述发言出现在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分论坛上。陆治原在现场发出倡议,呼吁亚洲各国分享经验,携手共同应对老龄化。
博鳌亚洲论坛“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分论坛现场。
陆治原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22%。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他认为,中国在未老先富的国情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老年人民生活福祉的持续改善,较好保障了占世界1/4老年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亚洲各国虽然人口老龄化所处的阶段不同,但都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化的客观现实,都面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老龄化的双重压力,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将成为我们的共同战略选择”。
陆治原在现场发出四点倡议:
第一,携手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战略、全球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独善其身,也难以独自成功应对。亚洲国家山水相连、人员相亲,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国情,为各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互学互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现实参考。亚洲各国在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互信的基础上团结协作、联动应对,在保障好老年人生活上不断完善,在发挥老年人作用上不断创新,在维护好老年人权益上不断探索,共同走出一条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亚洲之路,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贡献亚洲智慧和亚洲方案。
第二,协同搭建政府间老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新平台。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亚洲各国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应积极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对话平台,推动完善政策创制,增强各国老龄政策的协调性、可行性、包容性,应聚焦重点问题加大理论研究,围绕老龄议题加强交流交往,强化涉老项目技术、标准、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双边多边合作,共同促进亚洲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亚洲老年人享有更多的基本养老服务。
第三,协力构建多元参与的老龄社会治理新格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广泛而复杂,涉及多领域、多主体,需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作用,整合各方资源通力应对,亚洲各国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老龄问题治理观,积极搭建区域之间多元主体交流合作平台。应支持科研院所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扩大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支持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提高为老服务质量,营造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等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共同提高亚洲老龄社会的治理水平。
第四,合力打造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受多种因素影响,亚洲各国当前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问题,人口老龄化催生的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契机。亚洲各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相互毗邻的地缘优势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协同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构筑紧密开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发展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将亚洲地区打造成为更具有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亚洲动力。
采写:南都记者杨柳 宋承翰 发自海南博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