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上朝带奏折,楚太后带的是保温杯配枸杞。面对摄政王长达两个时辰的"大楚赋税改革方案"汇报,她淡定掏出袖中话本,把《论盐铁专营》自动翻译成"大楚集团KPI优化方案",在"臣附议"声浪中精准捕捉到户部尚书打哈欠的0.5秒,成功揪出贪腐集团首脑。
冷宫如今是她的VIP午休室。当三宫六院还在为侍寝名额打破头时,楚太后已经开发出"御花园晨跑偶遇皇上"的智能避宠系统。某日不慎撞见贵妃给皇上送爱心羹汤,当场掏出银针试毒,发现没毒后遗憾叹息:"妹妹这届宫斗不行啊。"
她把奏折批阅玩成了"大楚版你画我猜"。工部申请修缮宫墙的折子,被她朱批"建议采用盲盒施工法";礼部要办祭天典礼,她回复"众筹办活动,功德箱三七分账"。直到某天户部尚书在折子里藏了西域进贡的葡萄干,才终于获得太后御批"准奏"二字。
楚太后重新定义了"祸国妖妃"——当妖妃们还在练习"一哭二闹三上吊"时,她已经开发出"碰瓷式劝谏":在皇上准备劳民伤财建行宫时,突然抱着柱子高喊"陛下若执意如此,臣妾就表演个胸口碎大石",成功把昏君逼成明君。
她培养的暗卫组织代号"吃瓜小分队",专业收集各宫八卦。从淑妃宫里的炭火超标,到御膳房鸡蛋涨价,情报网比现代大数据还精准。某次靠"贤妃宫里多领了三斤红糖"这条线索,成功破获了太医私通案。
面对穿越女主的经典问题,楚太后给出满分答案。当系统逼她在"母仪天下"和"祸乱朝纲"间二选一时,她反手卡bug选择"垂帘听政摸大鱼",把朝堂变成大型狼人杀现场,每天早朝开场白都是:"昨夜哀家夜观星象,预言今天有大臣要掉脑袋。"
当代打工人看剧时总能在太后身上找到自己:上朝时假装记笔记实际在画小人的太后,像极了开会时偷偷刷淘宝的你;她用"凤体违和"逃避侍寝的操作,完美复刻现代人"肚子痛"躲团建的经典操作。
太后发明的"宫务管理法"堪称古代时间管理大师。她把六宫事务按优先级分为"紧急且要命"(比如皇上要选秀)、"紧急不要命"(比如贵妃砸了御赐花瓶)、"不要命也不紧急"(比如答应们的美甲交流会),成功实现准点下班。
追剧的观众都患上了"太后后遗症":看到老板发火就想说"拉出去杖二十",收到工作群@全体成员就幻听"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连点奶茶都要模仿太后朱批"准奏"。最可怕的是,现在全公司都开始用"哀家觉得"代替"我认为"。
当片尾曲响起楚太后哼着"我本是懒散人,偏要演女强人"的小调时,屏幕前吃着外卖的我们突然顿悟:原来从紫禁城到写字楼,打工人摸鱼的心法千年不变。建议该剧改名为《关于我在大楚王朝当咸鱼那些年》,保准能教会当代青年如何在职场风暴中优雅躺平——毕竟,太后娘娘用亲身经历证明:会偷懒,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