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从近年来的俄乌战争、以哈冲突中,军事强国的衡量标准已不再仅仅是战士的数量,而是科技实力的比拼。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点。AI技术、无人机、机械战士等高科技为何将成为军事领域的重头戏。



美国2024年斥资128亿美元,推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即普罗米修斯AI平台。这个平台能在0.05秒内完成千枚导弹的攻防决策,令人惊叹。洛克希德·马丁的空战AI在模拟对抗中,更是以108:0的战绩完胜飞行员,标志着空战正式进入微秒级决策时代。
中国则采取了体系化超车策略,依托自主研发的910芯片和伏羲量子计算机构建混合智能中枢。第六代战机“玄鸟”的天机系统,能自主协调无人机蜂群进行保护攻击。珠海航展上展示的风潮AI,更是能同时调度5万架无人机,进行城市级立体作战。



美国在隐身设计、自主导航和武器系统方面领先,如中国的彩虹系列和攻击-11无人机,虽然进步显著,但仍需努力。俄罗斯因半导体禁运受限,转向发展有限智能的图波列夫“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
在叙利亚,这款机器人完成了算法迭代,能在电磁干扰下维持60%的效能。但关键芯片依赖走私,这也是俄罗斯面临的一大挑战。在空战型无人机方面,美国的XQ-58A“女武神”和XQ-67A作为“忠诚僚机”已投入实战。
俄罗斯的S-70“猎人”则与苏-57战斗机协同作战,土耳其的“红苹果”无人机可携带1.5吨武器,执行多样化任务。2025年3月,乌克兰使用73架无人机集群攻击莫斯科,七分钟内打击了12个目标,这标志着无人机从战术工具升级为战略武器。



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自主战场的合练。战场机器人已广泛用于侦察、攻击、防御和后勤等领域。如乌克兰就使用了40架无人机配合机械狼地面单元,全歼了俄军一个机械化部队。这种机械化联动和AI自主决策的模式,可能扩大战争规模,降低战争门槛。
然而,AI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伦理监管问题。2024年哈尔科夫战役中,AI误判导致137名平民伤亡,这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此外,电池续航、通信、导航能力等方面仍受限。随着国际协作与规则制定的推进,技术扩散加剧,AI恐怖主义风险也随之增加。
美国通过《华盛顿AI防务协定》推行技术标准化,俄罗斯则向伊朗出口AI网络战模块,这加剧了技术滥用的风险。世界需要和平,只有在良好的国际秩序中,全人类才会感到真正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